近日,“‘衛’來‘京’喜——青春漠漠搭·現在就出發”主題招商推介展銷活動在北京石景山區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舉行。
寧夏中衛市攜傳統文創、旅游精品、農特產品、特色美食四大核心推介內容亮相北京模式口,在首都舞臺上展開一幅立體多元的產業發展長卷。在為期五天的展期內,超16萬人次涌入古街,線上線下銷售總額突破220萬元,4項合作協議成功簽訂、達成合作意向4項,同時撬動了農文旅領域潛在經濟效益。
活動現場,文創展區以沉浸式互動體驗激活文化感知。拓印的清脆聲響、“咪咪”樂器的悠揚旋律,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在沙石畫臺前,游客們親手制作畫作;灘羊地毯展位上,匠人為游客詳細講解14道制作工序。這些沉浸式體驗讓寧夏中衛的傳統文創變得“可看、可聽、可觸摸”,催生出無限商業機遇。活動現場,就有兩家本地商家尋求合作,這些合作成果源于寧夏中衛市“非遺+”的深度融合布局。
近年來,寧夏中衛市建立起政策扶持、平臺搭建、資源整合的完整機制,推動傳統文創從單一展示向多元產業轉型。目前,全市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自治區級67項、市級61項,建成國家級生產性保護基地1處、區市級傳承基地37處,培育出灘羊手工地毯、黃河沙瓷等多個特色品牌。2024年,寧夏中衛市非遺產業年產值超1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住星空帳篷、看篝火晚會,這趟旅行必須安排!”在文旅推介區前,河北游客耿春玲手握搶答環節贏得的寧夏中衛沙坡頭星星酒店住宿一晚優惠券,興奮地與同伴規劃著行程。五一前夕,首批“萬人游中衛”直通車和包機游客抵達寧夏中衛市,提前點燃旅游熱情。寧夏中衛市旅游業的“井噴”式發展,得益于對資源優勢的深度挖掘和產業創新。近年來,寧夏中衛市立足大漠、黃河、綠洲、星空等優質資源稟賦,堅持“全域全景全時全業”發展方向,持續放大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的輻射帶動效應,建成了沙坡頭旅游景區、寺口子、黃河宿集等核心景區,培育出星空露營、沙漠徒步、黃河研學等30余個特色體驗項目。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850萬人次,旅游收入110億元,其中高端民宿入住率達95%,沙坡頭星星酒店一房難求成為常態。
農特展區內,枸杞原漿、芽茶、面膜等吸引了眾多目光。在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生態牛羊肉展臺前,游客爭相購買牛羊肉。“我之前買過這里的牛排,味道鮮嫩、口感特別好,今天特意趕來再買一些,全家人都非常喜歡!”北京市民賈天倫說。展銷會期間,中寧枸杞、沙坡頭旱蘋果等農特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共計達30萬元。這背后,是寧夏中衛市農特產品從“賣原料”到“賣健康”的華麗蛻變。“科技+品牌”是轉型的關鍵密碼。寧夏中衛市建成10個農產品電商園,培育出“杞里香”“早康”等天貓億元級店鋪,農產品網銷額年均增長40%。此次與北京連鎖門店合作,標志著寧夏中衛市農特產品正式打入一線城市商超。
五天的展銷,是寧夏中衛市“走出去”的生動縮影,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當黃河古瓷叩開文創大門、沙漠旅游成為網紅IP、深加工產品征服一線城市,這座西北小城用實力證明發展從不缺乏資源,缺的是“變資源為價值”的創新思維。帶著在首都收獲的機遇與啟示,寧夏中衛市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跨區域合作中續寫更多“塞上明珠”的精彩篇章。
來源:中衛市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