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項目破土而出、智慧農業悄然興起
老舊小區煥發新顏、城鄉道路繁花似錦
衛生醫療日新月異、嶄新校舍拔地而起
璀璨夜市人潮涌動、“阿勒泰”在家門口
從紙上藍圖到實景圖
花都以“百千萬工程”為筆
繪就一幅以民生為本、宜居為底、
智慧為墨的幸福畫卷
近日,廣州市花都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印發《花都區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了“百千萬工程”在2025年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的主要目標,提出實施產業提質行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城鄉風貌提升行動、改革攻堅行動、社會力量動員行動等五大攻堅行動,重點推進10大類66個項目、總投資1148.42億元,實施26項大仗硬仗任務83項攻堅舉措,推動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努力交出大考之年的優異答卷。
實施產業提質行動
增強區域經濟綜合實力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一區一城一港一灣”產業發展格局,重點發展6個戰略性產業、3個未來產業、5個現代服務業。
提能升級重大發展平臺。縱深推進廣州北部增長極建設,積極推動南方樞紐上升為省級和國家重大戰略平臺,抓好國家級經開區建設,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加快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能級。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加快打造“盆景、花卉、漁業、果蔬、畜禽”5個10億級產業集群,深化農村職業經理人、強村公司、典型村專員等試點工作,2025年爭創1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打造1個鄉村酒店(民宿)發展集聚區。
持續優化商業服務功能。出臺加快商貿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2025年新增1個A類農貿市場。
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
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
穩步推進城市更新。扎實推進“依法征收,凈地出讓”城中村改造項目和舊村全面改造項目,高質量推動廣州北站東側老舊小區成片連片微改造項目二期改造,將平龍新時代社區打造為全省首個新時代社區(未來社區)樣板。
推動基礎設施功能完備和標準提升。建設和完善“三橫六縱”高速公路網絡、“內外環+七橫八縱”主骨架路網和軌道交通網絡,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42.26公里,完成北江引水工程花都水廠暨配套管網第一階段建設。
提升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推動建設全市首個省級標準化“數智”零工市場,加快區內3所中職學校整合工作,推動社保“鎮村通”工程覆蓋率達100%。
均衡配置優質教育資源。扎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工作,持續推進公辦學位“直通車”、鄉村教師“走教”等教育民生改革,力爭2025年培育1個以上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
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絡和分級診療體系,積極推進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花都院區等高水平醫院建設,加快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花都院區、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
織密“一老一小”服務網絡。實現全區公辦養老機構省二星級及三星級建有率達80%、60%以上,鎮街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00%全覆蓋。建成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一鎮街一普惠”托育機構,60%的社區(村)設有社區托育點。
豐富基層文體服務供給。健全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擦亮“文化花都·藝術周末”等文化惠民活動品牌,推動全區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選優配強“兩委”班子。深化“花都極先鋒”全域黨建品牌建設,深化拓展“10號工作室”3.0版聯系服務群眾功能。爭創省級“楓橋式派出所”“標桿警務室”“優秀社區(駐村)民警”特色品牌。
實施城鄉風貌提升行動
打造一流人居環境
整體優化城鄉風貌。推動十五運會重點道路衛生、秩序及園林綠化等方面穩步提升,鞏固提升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成效,加快建設全省首批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2025年提升“四沿”區域房屋風貌2048棟。
鞏固提升鄉鎮分類建設水平。做大做強花東鎮、炭步鎮、獅嶺鎮等中心鎮,推動花東鎮基本達到小城市標準,做專做精花山鎮、赤坭鎮等專業鎮,做優做美梯面鎮特色鎮,推進赤坭鎮建設美麗中國先行鎮。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提升51個典型村建設成效,加快建設第三批典型村,推動未來鄉村試點建設,打造一批現代化嶺南新鄉村花都樣板。全面提升“花漾年華”建設水平,加快建設“鄉約古韻”“水墨丹青”等新鄉村示范帶。
提升綠美花都生態建設水平。深入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城園融合體系花都湖遷地保護示范區建設,2025年新種植樹木不少于20.19萬株,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實施改革攻堅行動
激發釋放發展活力潛能
優化區鎮管理體制。深化賦權強鎮、強鎮賦權改革,完善權責清晰、運轉順暢、保障有力、廉潔高效的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創新實施“12+N”重點工作。
深化農業農村關鍵環節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申報工作,探索以“國企+民企”合作模式推進集體經營性用地規模流轉,新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
加強人才隊伍保障。持續發揮區管職級公務員典型村工作專員作用,選派業務骨干、年輕干部參與“百千萬工程”,2025年新培育“強村公司”4家以上、農村職業經理人一批。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百千萬工程”用地指標池,打造赤坭鎮“聯城帶村”、炭步鎮“產城融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點,深入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
推動財政金融資源有效下沉。安排“百千萬工程”統籌資金、激勵資金,做優“金融春風送暖”服務品牌,持續推動“金融村官”試點擴面提質增效,支持區屬國企按規定承接更多專項債券作為項目資本金和建設資金。
實施社會力量動員行動
凝聚各方參與強大合力
深入實施新型幫扶協作。推進連山、連南、德慶三地合作探索“反向飛地”,保障對口幫扶資金投入,推動海珠區、白云區、市供銷總社等單位幫扶項目落地見效,以落實“北部山區22條”推動梯面鎮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更好發揮企業助力作用。統籌發動央企、國企、民企、商(協)會等各類力量,引導建筑業企業結對幫扶鎮村取得新成效,2025年推動20%(38條村)以上的行政村新增結對幫扶項目,建立項目“投建營”一體化的市場化可持續發展機制。
強化專家智庫和高校智力支撐。完善“百千萬工程”決策咨詢機制,加強與國家級、省級高端智庫的合作。做實“雙百行動”,服務臨空產業、低空經濟發展,圍繞化妝品產業研究成果轉化2—3個。
有效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力量。開展對口幫扶協作(合作)地區農副產品展銷幫扶活動,持續推動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工作和“青年大學生兼任團組織干部”項目,探索建設“美麗庭院”、“美麗庭院”村、“美麗庭院”景觀帶。
進一步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深度參與。實施僑助“百千萬工程”行動,發動僑聯會、海青會等組織力量,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捐贈物資活動、港澳臺僑交流活動,推動新項目落地和已有項目增資擴產。
來源:花都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辦
編輯:洪敏
復核:龔耀東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