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立夏的五月,齊魯大地一片盎然,京滬鐵路泰安段列車呼嘯而過,車窗外掠過的不再是雜亂的私搭建筑與飄搖的塑料薄膜,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混凝土硬化地面與錯落有致的綠化帶。作為全省鐵路環境治理的“樣板工程”,泰安市交通運輸局以“共商共建、綜合治理”為綱,聚焦大河站至泰山站間25處環境頑疾,通過路地協同、精準施策,目前已完成14處整治任務,鐵路沿線環境治理正經歷從“盆景”到“風景”的變革。
鐵腕整治:從“臟亂差”到“安全屏障”的蛻變
在K552+000-K552+180段整治現場,曾經私搭亂建的違建棚屋、雜亂無章的菜地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整的混凝土硬化地面,灰白相間的路面與鐵路軌道平行延伸,既阻斷了飄浮物侵入軌道的風險,又成為沿線一道規整的風景線。“這里曾是周邊居民的自留地,耕種、堆放雜物導致安全隱患頻發。”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港航鐵路機場服務中心鐵路科負責人李延國介紹,通過“拆除違建+硬化地面+綠化補植”的組合拳,該段不僅實現安全隱患清零,更成為樣板段建設的“首張名片”。
多方聯動:路地協同織密治理網絡
“鐵路安全無小事,每一寸土地都肩負著重大責任。”國鐵濟南局工務段安全科科長陳濤堅定地說道。為了打造鐵路環境治理的新標桿,建立了“雙周會商”“聯合督辦”等創新機制,累計召開4場路地聯席會議,就像一場場智慧的盛宴,協調相關縣(市)區、功能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國鐵濟南局相關站段、屬地鎮辦,將25處問題細化為“拆除類”“整治類”“提升類”三類清單,凝聚起強大的治理合力。在K553+950段在鐵路地界內違規耕種,工作組通過無人機航拍鎖定權屬,72小時內完成整治。這種“問題導向+技術賦能”的模式,讓治理效率提升40%。
樣板效應:從“單點突破”到“全域示范”
隨著樣板段建設進入沖刺期,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泰山區、岱岳區、旅游經濟開發區正將治理經驗生動化、具象化。在環境美化方面,引入“微景觀”設計理念,在鐵路兩側種植低矮灌木與觀賞草本,既避免植物侵限,又形成層次分明的綠化帶;在長效管理上,試點“三級段長+專職管護員”,實現動態監測。“樣板段不是終點,而是長效機制建設的嶄新起點。”泰安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機制辦公室主任李金路滿懷信心地表示。
以“樣板線”牽引城市品質躍升
京滬鐵路泰安樣板段建設將于6月底全面竣工,這場從安全整治出發的行動,成為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屆時,這條貫穿泰安的鋼鐵動脈,不僅將成為展示城市治理能力的“窗口線”,也為泰安打造“鐵路+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樣板注入活力。當安全屏障與生態畫卷在鐵軌兩側同步延展,這條承載著城市記憶的鐵路線,正書寫著新時代路地共治的生動篇章。
閃電新聞記者 程志 通訊員 鄒燕 鄭秀芳 泰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