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已進入水稻插秧時節,漢臺區積極推廣智慧農機裝備應用,通過在插秧機上安裝輔助無人駕駛操作系統,大幅提升了機插秧作業效率和質量,為全年糧食豐產夯實了基礎。
近日,在漢臺區武鄉鎮吳莊村谷有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田里,一臺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插秧機正在有序作業。這臺智能農機通過精準定位和自動規劃,實現了高精度、高效率的插秧作業。
農機手 顧漢榮
“這臺無人插秧機可以精準走直線、自動掉頭,插秧的交接行誤差控制在3公分以內,一天8小時,正常完成三四十畝插秧任務。”
與傳統插秧方式相比,無人插秧機具有顯著優勢。它不僅解決了人工插秧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還通過智能化系統確保了秧苗間距和深度的一致性。同時,作業人員從原來的兩人減少到一人,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合作社負責人 王會國
“往年插秧季節到了以后,找人特別難,成本也高。今年用這個無人插秧機后,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而且插秧質量比以前好很多。”
近年來,漢臺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增產”目標,大力推廣應用智慧、綠色、高效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每年“三夏”“三秋”期間,在龍江、宗營、武鄉等涉農鎮辦,設立跨區作業服務接待站,向機手公布夏收夏種機具搶收服務點信息,并開展機耕、育插秧、安全生產等實用技術培訓。今年以來,累計培訓300余人次。
漢臺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指導中心主任 周建軍
“3月初,我們整合發布14家經營主體機械化代育代插秧服務信息,提前做好供需端對接和機具集中檢審驗、保養維修等工作,目前,全區水稻機插秧工作已陸續展開。預計6月初可完成14萬余畝的插秧任務,今年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較去年提升2.5個百分點,預計每畝機插秧降低生產成本200元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