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變量施肥無人機
5G智能無人插秧機齊聚
在田野里“演奏”出春耕生產進行曲
賦能崇州農業高質量發展
5月8日下午
崇州的水稻插秧工作拉開大幕
各種智能設備“鋼鐵俠”成為主角
下午3點,在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長江上游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一臺無人機正在高效作業,只見它在空中盤旋,將一盤盤秧苗從智能育秧中心“搬”到田間。上百盤秧苗的運輸工作,20多分鐘就已經完成。
田間,兩臺5G智能無人插秧機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工作人員將秧盤擺放好,設置好參數后,插秧機就實現全程自動化作業。
這種5G智能無人插秧機融合了物聯網技術,搭載有衛星定位系統。插秧機在田里緩緩行進,如同有一雙“慧眼”,按照設定的軌跡和速度自主行駛,實現自動插秧、自動轉彎、自動變速,行距和苗距精準掌控。
隨著插秧機不停作業,蔥綠的秧苗縱橫成線,一排排整齊嫩綠的秧苗插滿田間。無人插秧機技術操作人員高春英介紹,只需在機器上設定一個參數,無人插秧機就能進行標準化作業,誤差不超過2厘米。
無人插秧機技術操作人員 高春英
一臺機器一天能插60畝秧苗,相當于完成了50個人的作業量。不僅減少人工成本,而且實現精細化、精準化和智能化作業,最終達到提高水稻生產綜合效益的目的。
春耕生產現場,各種智能化設備紛紛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長江上游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負責人 楊福明
今年我們預計有各種智能設備50余臺(套)投入到春耕生產各個環節,全力助力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
2025年,崇州計劃糧食種植面積48.2萬畝,預計產量23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為32萬畝,水稻插秧工作預計在5月底基本完成。
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崇州以“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建設為牽引,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截至目前,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已超95%。
記者|唐海龍 李婷
編輯|余霞 王靜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