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天高云淡,氣候宜人。北川禹風詩聯學會陳家壩組根據4月26日本學會常務事會關于開展“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禹風采風活動的安排部署,組織10多名小組成員翻山越嶺,深入企業、農家及種養殖業基地走訪、調研、體驗,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為全鎮帶來的巨大變化。
活動第一站,參觀周氏土蜂蜜養蜂場。一進周家院落,主婦遞來甜香濃郁的蜂糖漿,大家深深感受到了羌家人的熱情和農家生活的甜蜜。走進養蜂場,林下坡地、禾苗之間、土坎壁上,蜂巢層層疊疊,蜂群進進出出,蜂鳴嚶嚶嗡嗡。主人告訴采風人,一百多箱蜂巢,一年采糖一千多斤,銷售收入可達10多萬元。
接著參觀茅坪苔子茶基地。茫茫山坡,層層梯田,全是茶樹。雖然春茶采摘時節已過,未能看見纖手擷英、歌聲飛揚的景象,但聆聽了金古村書記張天堂講解,大家了解到了北川苔子茶規模宏大、品質上乘,是地理標志產品等基本概況,還知道了茶農合作社正在改進技術、調整結構、打造精品、助農增收的新舉措。
從茅坪下來,大家來到金鼓村綿陽鐵堅古松公園。園內,那棵被譽為綿陽最美古樹的鐵堅古松,樹齡1800年,樹干聳入高云霄,樹冠遮天蔽日。據介紹,這棵古樹歷經五次七級以上大地震,至今傲然挺立、枝葉繁茂,古而不老,保持著旺盛的生命活力。當地羌人視此樹為神樹,常有人到此許愿還愿、給樹掛紅。樹周竹木茂盛,前面隔一院落是碧如翡翠陳家壩河,景色秀美,清涼宜人。
走出古松公園,又參觀了陳家壩鎮史館。鎮史館設立于原陳家壩中學,展出革命文物、歷史文獻、古老物件、傳統農具和鄉賢照片數百件。
下午,沿著盤山公路,穿越層層林海,到達西羌圣山——九龍山巔老母頂。樹木參天,箭竹成林,凌絕頂之上,一覽眾山小,心曠神怡。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莊嚴肅穆,香煙繚繞,梵音貫耳。采風隊一行拜訪了黎山寺主持和尚藝術大師,大師告誡我們,做人要心地向善,心中有愛,情系家國,正念向上。
告別藝術大師,來到陳家壩永平村冷水魚養殖場。養殖場緊鄰虎跳崖堰塞湖,剛建成不久,活水蕩著清波,魚兒活蹦亂跳,種類繁多。這里地勢開闊,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將建設成集垂釣、露營、休閑和餐飲等為一體的休閑場所。
隨后參觀譚家坪安置點。這里環境敞亮,道路寬闊潔凈,每條路口有石刻八德教育小景觀,微田園里蔬苗初成,散發出陣陣芳香氣息。寬闊的廣場,仿古的圍墻,古雅的休閑亭子,家家戶戶就像生活在一處影視劇中的園林里。
最后參觀民營企業家陳德軍先生的觀賞石加工廠。毛料堆積如山、斑駁陸離,成品、半成品琳瑯滿目。參觀者意識到,陳家壩不愧為“山水化石之鄉”,豐富的奇石資源不但可以加工成精美的藝術品走進千家萬戶,還可為百姓增收。
活動中,采風隊一行還走訪了部分農戶,并與鄉親們座談。
此次采風活動由北川禹風詩聯學會秘書長兼陳家壩組組長周躍勇策劃、組織,會長王培芳、副會長兼會刊主編何安義、副秘書長謝平應邀全程給予指導。
擬稿:張正興
修訂:何安義
攝影:王培芳 謝 平
審核:周躍勇
關注我們,及時了解更多本地資訊!
請點贊點亮右下小花讓更多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