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5月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近日有媒體稱,長和獲準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以外的港口。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這一報道沒有根據。我愿重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中國政府將依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市場公平公正。企業商業行為應遵守相關法律,不能損害國家利益。
李嘉誠(資料圖)
據海峽網報道,3月28日,據所謂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向相關港媒透露,長和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被媒體普遍解讀為“暫緩交易”,請注意“暫緩”,并非“取消”。此前有消息稱,長和原定4月2日前簽訂最終協議,但香港《南華早報》曾稱,4月2日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也就是說,“暫緩”可能都稱不上。更可能的情況,這是李嘉誠在各方壓力之下玩的一出緩兵之計,也符合他的一貫行事風格。
4月7日,巴拿馬審計署一紙報告將長和集團推上風口浪尖。這份時機微妙的指控,恰逢兩個月內美國國務卿盧比奧、防長赫格塞斯相繼到訪,美高調舉行"保衛運河"軍演之際,其背后的政治算計不言自明,也讓長和的回應更顯無力。4月14日,隨著多家港媒曝光,更多交易細節走入視野。交易一旦完成,意大利船王阿彭提家族的TiL將成為所有港口的唯一所有者;貝萊德的GIP將擁有巴拿馬兩個港口的51%權益,TiL持有49%。
面對巴拿馬政府的指控,長和迅速展開反擊,PPC在48小時內發布了一份詳盡的十點聲明,逐條駁斥審計報告的質疑。在程序問題上,PPC強調,2005年巴拿馬國會已通過第55號法律,明確授權政府與PPC簽訂補充協議,而2020年的審計報告也曾確認續約流程完全合規。在財務爭議上,PPC提供了完整的投資記錄,顯示其實際投入金額遠超合約要求,協議規定的投資額為10億巴波亞幣,但PPC累計投入高達16.95億,并額外支付了1.02億用于港口基礎設施升級。
特朗普(資料圖)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4月27日消息,日前,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就長和港口交易事回答了記者提問。有記者問:據《華爾街日報》4月16日報道,長和出售海外港口將分拆為兩個交易繼續進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此有何評論?答:我們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長和實業計劃出售的港口中,最敏感的當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這條黃金水道承擔著全球39%海運貿易量,更是中國21%進出口貨物的生命線。而接盤方貝萊德財團的背景又十分復雜危險,它不僅有著世界級別的航運影響力,甚至與美國軍方的關系都十分密切,若巴拿馬港口易主,美國完全可能借“長臂管轄”對中國貨船收取每艘150萬美元的“買路錢”,僅此一項美國每年恐怕就能從中國外貿中抽血超過百億甚至是千億美元。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政府近來在對華貿易上步步緊逼,包括征收高額關稅和港口費,這種行為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經濟摩擦,甚至被解讀為準戰爭行為。面對這樣的挑戰,中國不可能輕易放手這些關鍵資產。巴拿馬方面也介入其中,他們聲稱發現與長和的港口運營協議存在違規情況,即將在法律層面采取行動。然而,本質上這背后是否隱藏更深的政治博弈,不禁引人遐想。對于李嘉誠而言,無論是出于商業角度的考慮還是其他因素,他選擇出售這些港口顯然在戰略上有其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