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天府新區人民醫院護士陳丹和付琴攜帶著專業護理箱,來到華陽街道的某小區。72歲的張奶奶因骨折術后尿潴留,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成功預約上門護理服務。當看到護理團隊準時出現,老人緊握護士雙手:“今天天氣這么熱,我還以為……”話音未落,專業護理也已經有序展開——這是四川天府新區“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日常場景。
“以前每周要跑三趟醫院換藥,現在手機點一點,護士就帶著藥品上門。”家住華陽街道的王大爺感觸頗深。針對慢性病護理、術后康復等群眾反映突出的“跑腿難”問題,四川天府新區通過互聯網醫院及護理服務平臺延伸醫療服務至社區家庭,以數字技術賦能醫療服務體系,讓健康服務從“患者跑腿”轉向“數據跑路”。
“互聯網+護理”開啟居家醫療新體驗
四川天府新區人民醫院創新構建“互聯網+護理‘1+1+3+9’服務體系”,通過“1個服務中心+1個互聯網平臺+3大質量保障體系+9類服務項目”,實現從新生兒護理到高齡失能人群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現在預約‘延續護理’,就像叫外賣一樣方便。”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患者只需通過微信公眾號“延續護理”端口提交需求申請,經專業護士在線評估后,即可享受由多專科護理團隊提供的線下上門服務,真正實現“醫院—社區—家庭”三級聯動的護理服務。據了解,該服務模式單人復診次數最高達9次,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滿足率達100%。
52歲的陳女士因病情需要長期維護PICC導管,卻對醫院環境產生嚴重恐懼心理,每次就診都會出現緊張性暈厥。靜脈治療小組護士長郭華帶領團隊主動對接,首次上門服務時特意以家常對話分散患者注意力,成功幫助陳女士完成居家導管維護。
“郭護士就像家人一樣,現在我的恐懼癥好多了。”在陳女士錄制的感謝視頻中,鏡頭前的她神情放松。
產后護理團隊打造“母嬰守護站”
在覆蓋新生兒至95歲高齡老人的全周期護理服務體系中,一支身著紅色制服的產后護理團隊成為溫情的存在。她們憑借專業技能和溫柔細致的方式,為20余位新手媽媽破解哺乳難題。
新手媽媽李女士的經歷印證著這項服務的價值。李女士產后因乳腺堵塞疼痛難忍,情緒幾近崩潰。產后無痛通乳小組組長江燦接單后,立即上門服務,不僅用專業手法疏通乳腺,還耐心指導哺乳姿勢和情緒調節,“江護士團隊太好了,我很感謝她們。”李女士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除此之外,江燦還為每位產婦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隨訪,將服務延伸至心理關懷。“產褥期女性身心脆弱,我們不僅是護士,更是她們的臨時家人。”她說道。
智慧醫療體系釋放惠民效能
“手機上預約護士上門輸液,專業又安心!”華陽街道居民劉女士通過小程序完成居家護理預約后也感慨道。目前,四川天府新區已建成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區域內3家智慧醫院構建起智能導診、遠程會診等數字化服務體系,4家醫療機構分別上線就醫“一卡通”、信用就醫、檢驗檢測互通共享等智慧醫療場景。
“現在就醫只需出示電子健康卡,成德眉資四市醫療機構都能通用。”正在新區人民醫院取藥的張先生展示手機里的電子卡。通過推行區域居民電子健康卡,新區人民醫院已接入成都市檢驗檢查結果互通共享,構建起貫穿診前、診中、診后的全流程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下一步,四川天府新區教育和衛生健康局將進一步提升群眾就醫體驗感,持續深化智慧醫療服務體系內涵,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少跑腿、少等待、少操心”的就醫新體驗,真正實現智慧醫療的溫度與效能雙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