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衛國及其他諸侯的位置示意】
衛國,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部分諸侯一樣,是周朝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北部地區,國都經過多次變遷,比如朝歌(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帝丘(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陽市境內),衛國最后一個國都是在野王,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沁陽市(縣級市,由焦作市代管)。
就存在時間來看,衛國的時間是從公元前11世紀,一直延續到公元前209年——也就是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亡齊國、橫掃戰國七雄之中六雄(秦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的時候,衛國還在延續。
【韓國與魏國之間就是衛國,受秦國保護】
那么,是不是衛國很強大呢?比楚國、齊國還要強大,所以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才一直留著這個衛國,沒有攻伐和滅亡它嗎?
恰恰相反,衛國并不是因為強大所以一直得以保留,而是因為極為弱小且很早就依附于秦國,所以才得到秦始皇的同情——最后一任衛國的國君衛君角,就是秦始皇親自任命的。
【秦始皇畫像】
即使衛國最終被秦朝所滅,也不是秦始皇的命令,而是秦二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故,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很想向自己的父親秦始皇學習,也想有滅國之功,便將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史記·衛康叔世家第七》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是: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這個“衛絕祀”就是衛國斷絕了祭祀,也就是滅亡了。
【秦二世】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衛國大概率不會被滅,按照部分史書的記載,由于衛國極為弱小且非常遵從秦始皇的意圖,所以一直深得秦始皇的好感。
衛國一共傳了44位國君,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后滅亡的國家,口碑一直還不錯,比如衛國也曾經有過強大的時候,比如衛武公時衛國一度非常強盛,但卻為人本分、能盡臣子之禮,所以周平王落難東遷時,衛武公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出兵勤王,保護周平王、驅逐西戎。
【周平王東遷可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另外,別看衛國國小人少,但卻出了很多歷史名人。
比如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杰出代表之一、孔門十哲之一的子貢,就是衛國人,生活年代大致是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名賜。
比如推動秦國變法、幫助秦國強大的商鞅,是衛國人,生活年代大致是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盡管最后商鞅死于秦國舊貴族之手,但后面的秦國國君大都非常認可變法的效果,所以尊重商鞅。
【盡管商鞅變法的部分內容爭議很大,但他的變法讓秦國快速強大】
還有兩位戰國時期的俠(刺)客,也是敢于國人:聶政、荊軻——尤其是荊軻,險些要了秦始皇的命。
另外還有兩位衛國人,也很了不得:吳起,衛國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呂不韋,衛國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秦始皇奪權之前也要稱呂不韋“仲父”。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跟呂不韋有關的成語、典故還挺多】
因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只是掃平六國,并沒有在事實上或者形式上完成中原地區的統一。如果要嚴謹一些,至少是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滅亡衛國,才是真正完成了中原地區的大一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