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年朋友跟華子說,他每次吃完飯后就特別地困,總得找地方睡一會兒才能恢復過來,真是不中用了,年齡越老就越懶了。
華子告訴他,飯后輕微犯困是正常的情況,但是每次吃飯后都會特別困,就可能不是單純的懶,而要警惕是疾病信號,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注意與血壓、血糖、心臟、大腦等相關的疾病,最好去找醫生查明原因。
一、飯后正常會輕微困倦
在飽食之后感覺輕微困倦是正常的,因為人體的血液會集中到胃腸進行消化和吸收,導致大腦供血相對減少,會引發困倦;而且飯后的血糖升高,會抑制食欲素的分泌,使神經興奮性和覺醒作用下降,也會使人感覺困倦。
但是如果飯后困得不行,或是出現頭暈、乏力、眼前發黑、心絞痛,或是出現暈厥和跌倒,就需要警惕。有可能與餐后低血壓、反應性低血糖、心功能不全、腦動脈硬化、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相關。
二、飯后犯困的疾病原因
1、餐后低血壓:餐后血液集中到消化道,機體會自行調節血壓以維持大腦的供血,但是老年人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異常者的血管舒張與收縮調節功能失靈,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頭暈、乏力的情況。
2、反應性低血糖:飯后血糖升高,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但是有糖尿病或是有潛在糖尿病風險的人群,胰島調節功能失靈,就有可能過度分泌胰島素,引起低血糖,導致頭暈、乏力、手抖。
3、心功能不全:飯后需要心臟泵出更多血液供應消化道,如果有心臟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就有可能出現心絞痛,或是心輸出量不足造成腦缺血引起頭暈。
4、腦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或是有狹窄,在飯后血壓變化時,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
5、貧血:貧血者的血液供氧能力減弱,而飯后胃腸道對氧氣的需求增加,就有可能導致大腦氧氣供應不足。
6、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不足,會導致代謝下降,容易出現嗜睡、怕冷、體重增加等癥狀。
三、如何改善飯后犯困
測量餐前、餐后的血壓與血糖,并且找醫生檢查,明確原因,對基礎疾病進行治療。
飲食調整為“少食多餐”,把一日三餐調整為五餐、六餐,避免單次過飽飲食,可以減少胃腸對血液的需求量。
有高血壓的人,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物,避免餐前服藥。比如在午餐后容易低血壓,可以將降壓藥物改為午餐后1~2小時服用,避免血藥濃度峰值與血壓低谷重疊。
有糖尿病的人,除了采取“少食多餐”外,建議用全谷物(如燕麥、糙米等)替換1/3主食,延緩碳水類食物吸收速度,而且要戒酒,減少對血糖的影響。建議準備葡萄糖片,在發生低血糖時進行急救。
總結一下,飯后有輕度困倦是正常情況,但是如果情況嚴重,或是有頭暈、心絞痛、眼前發黑等癥狀時,就需要警惕可能與疾病相關。通過調整飲食,改變用藥時間,有可能減輕癥狀,增加安全性。
藥物調整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用藥有疑惑,請咨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