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翅下綱—鱗翅目(下)
4.物種危害
成蟲取食花蜜,對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但吸果夜蛾科類成蟲能刺破果實;吸食果汁,導致落果,成為柑桔、桃、李、梨等果樹的重要害蟲。蝶類白天活動。蛾類多在夜間活動,常有趨光性。成蟲活動主要是飛翔、覓食、交配和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有些成蟲有季節性遠距離遷飛的習性,如粘蟲、稻縱卷葉螟等。幼蟲絕大多數植食性,是農林作物、果樹、茶葉、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蟲。幼蟲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大型的種類多為裸棲,很多種類有隱棲的習性,如卷葉、折葉和綴葉成巢等。有的種類還會結鞘或吐絲結網等。有的鉆入植物組織為害,潛食葉肉,鉆蛀莖干;有的侵蛀芽、花、種子等組織中,有時還能引致蟲癭。生活于土壤中的幼蟲咬食植物根部,成為重要的地下害蟲。為害倉儲糧食、物品或皮毛的種類,是重要的倉庫害蟲。少數種類為捕食性,捕食蚜蟲或介殼蟲等,如食蚜灰蝶是甘蔗綿蚜的天敵。常見的資源昆蟲有家蠶、柞蠶、蓖麻蠶等。蟲草蝙蝠蛾幼蟲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草藥。
5.棲息環境
變態類型:完全變態,蛹分為兩種類型,在原始的軛翅亞目、無緣亞目、異蛾亞目和毛頂次目中為強顎離蛹,其余為無顎被蛹。完成一個生活史循環通常1~2個月,多則2~3年。
幼蟲多為植食性,如地老虎、棉鈴蟲等。雖然沒有鞘翅目多,但從經濟價值上講,造成的危害大于鞘翅目。
成蟲一般不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有部分害蟲如吸果葉蛾,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對果實造成危害。
成蟲多具趨光性(藍紫光-燈誘)、趨化性(如糖醋液誘殺),有的具遷飛習性(黏蟲等)。
6.分布與多樣性
巨木飛蛾(Endoxyla cinereus)幼蟲時,成年后體重可達30公克,是昆蟲系最大種類之一
鱗翅目昆蟲是分布最廣的昆蟲之一。它們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棲息在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從低地草原到山地高原的各種陸地棲息地中,它們的生活史幾乎總是與高等植物,特別是被子植物相關。北極最北的鱗翅目種類有極地絹蝶( Parnassius arcticus),它位于薩哈共和國東北部的北極圈內,高度為海拔 1500 米。在喜馬拉雅山脈中,已經記錄了多種絹蝶,如依帕絹蝶( Parnassius epaphus),產于海拔 6000 米以上。
鱗翅目物種中有許多有著共生,偏利共生,寄生等現象,在其他生物體內而不是在環境中生長。食糞的螟蛾科樹懶蛾,例如 Bradipodicola hahneli 和 Cryptoses choloepi,是較為不尋常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哺乳動物樹懶的皮毛中。
目前有兩種衣蛾被記錄以牛的角質組織為生。粗角蛾科 Zenodochium coccivorella 寄生在介殼蟲總科絳蚧屬的體內。許多物種被記錄到以天然的材料甚至垃圾為生,例如貓頭鷹的唾余、蝙蝠洞、蜂窩或者腐爛的瓜果。
截至 2007 年,大約有 174,250種鱗翅目昆蟲,蝴蝶約有 17,950 種,剩下的都是蛾(并系群)。
絕大多數鱗翅目昆蟲分布在熱帶地區,但大多數大陸都有大量的鱗翅目昆蟲。北美有超過 700 種蝴蝶以及超過 11,000 種蛾,
在澳大利亞,這個數字則是 400 種蝴蝶和 14,000 種蛾。
7.分類與種系發生 (1)分類
鱗翅目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傳統形態學分類依據觸角形狀分為錘角亞目(Rhopalocera,蝶類)和異角亞目(Heterocera,蛾類)。但如果從支序分類學的角度上講,蝴蝶完全是蛾類的一個子類群,包含異角亞目全部物種在內的最小包容支也包括整個錘角亞目,這使得在不考慮化石物種的情況下,異角亞目變成了鱗翅目的一個次異名,因此該分類目前已被視為并系群而不再使用。
其他分類方法有:
依照大小分為Macrolepidoptera(大鱗翅亞目)和 Microlepidoptera(小鱗翅亞目)。
按翅脈分為 Homoneura(同脈亞目)和 Heteroneura(異脈亞目)。
Zeugloptera(小翅蛾亞目)、Exoporia(蝙蝠蛾亞目)、Dacnynacha(毛頂蛾亞目)、monotrysia(單孔亞目)和Ditrysia(雙孔亞目)。
Zeugloptera(軛翅亞目)、Aglossata(無旋喙亞目)、Heterobathmiina(異石蛾亞目)和 Glossata(有喙亞目)。
本條目采用上述第四種分類法,有喙亞目之前的三個亞目中包括一些鱗翅目基部類群,大約有200余個物種,有喙亞目才是鱗翅目的最主要子類群。同樣,在有喙亞目中,大部分基部類群列在前面,韁翅下目(Heteroneura)才是有喙亞目的主要部分。有喙亞目下屬的各個演化支的關系尚不明確,但大部分的科級類群有準確而廣泛接受廣泛使用的描述和定義。
(2)外類群
鱗翅目與石蛾是姊妹群,有若干共同特征。例如它們都是ZW型性別決定,但大部分昆蟲是XY性別決定系統。它們的成蟲都有一種特定的前翅翅脈、以及翅膀表面類似細微鱗片的構造。它們的幼蟲都有口器和腺體可以用來產絲。威利 · 亨尼希將這兩個目構成的演化支命名為類脈總目,作為已滅絕的 Tarachoptera 目的姊妹群。鱗翅目進化自一種晝行性的類似蛾的,以現生或已滅絕植物為食的共同祖先。
8.下屬亞目
軛翅亞目(Zeugloptera)
無旋喙亞目(Aglossata)
異石蛾亞目(Heterobathmiina)
有喙亞目(Glossata)
9.無旋喙亞目
無旋喙亞目(學名:Aglossata)是鱗翅目下的一個亞目。
(1)下屬科
貝殼杉蛾總科(Agathiphagoidea)
貝殼杉蛾科(Agathiphagidae)
(2)貝殼杉蛾科
貝殼杉蛾屬(Agathiphaga)是貝殼杉蛾總科(Agathiphagoidea)貝殼杉蛾科(Agathiphagidae)下唯一的屬,其親緣關系很像石蛾。1952年,由萊昂納·杰克·杜布萊頓首次發現,并被列為小翅蛾科的一個屬。
該屬的蛾只以貝殼杉屬植物為食,現在被認為是僅次于小翅蛾科生物的第二古老的蛾。在滯育期,可以幼蟲形態生活12年。
其下有兩個種,Agathiphaga queenslandensis只發現于昆士蘭州東北部沿海,幼蟲以昆士蘭貝殼杉為食。另一個種Agathiphaga vitiensis發現于斐濟至瓦努阿圖及所羅門群島等太平洋諸島。
10.異石蛾亞目
異石蛾亞目(學名:Heterobathmiina)是鱗翅目下的一個亞目。僅包括一科——異石蛾科Heterobathmiidae,分布于南美洲。特點為有單眼和毛隆;口器類似小翅蛾科。幼蟲胸足3對,無腹足。蛹為強顎離蛹。
(1)下屬科
異石蛾總科(Heterobathmioidea)
異石蛾科(Heterobathmiidae)
(2)異石蛾科
異石蛾屬(學名:Heterobathmia)是鱗翅目中的一屬,也是異石蛾亞目、異石蛾總科、異石蛾科的唯一一屬。這種原始的、日行性的、有金屬光澤的蛾分布于南美洲南部,成蟲以南青岡科作為蜜源植物,幼蟲則以其樹葉為食。大部分已知物種尚未得到確切描述。約有10個物種,只有3個得到確切描述。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