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農機管理平臺。張天露攝
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智慧農機聯合播種作業。王金彬攝
大棚內水稻秧苗長勢良好。劉江攝
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水稻插秧現場。張雪茹攝
□本報記者 姜斌 劉暢
從三江平原到松嫩腹地,5月的北大荒,處處可見春耕生產的火熱場景。北大荒正利用科技和智慧,在萬畝良田上描繪著壯美的現代農業畫卷,為端穩“中國飯碗”筑牢春耕基石。
記者從北大荒集團農業發展部了解到,截至5月5日,北大荒集團水稻生產進度中,水稻泡田完成99.98%;春整地完成99.86%;水稻插秧也陸續開始,截至目前,完成0.58萬畝。旱田春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已播858萬畝,完成超過34%;其中,玉米播種完成超過68%;整體春耕工作將按計劃完成,預計在5月20日左右完成全部播種和插秧作業。
1北斗導航“數據種地” 水稻插秧更智慧
5月6日,在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區的一處水田內,無人水稻插秧機自動進行路徑規劃、轉彎掉頭、秧爪精準啟停等全流程作業,實現傳統插秧向“數據種地”的轉變。
連日來,為保障水稻插秧工作高標準進行,八五八農場1200余臺插秧機全部安裝了北斗導航輔助系統,實現智能輔助插秧全覆蓋。
在第七管理區種植戶張炳立家水稻田邊,管理區農機技術員黃龍海正在向種植戶們詳細講解如何正確操作插秧機導航,并指導他們完成插秧前的機器調試工作。黃龍海介紹:“為解決傳統插秧作業效率低、人工操作誤差大等問題,我們利用插秧前的時間逐戶走訪,對轄區內190余臺插秧機型號、北斗導航輔助系統使用狀況進行登記,針對不同機型制定個性化升級方案,確保導航系統與機械完美適配,為今春的插秧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單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連日來,北大荒農業股份勤得利分公司水稻育秧大棚內,綠油油的水稻秧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秧苗上的露珠晶瑩閃亮,洋溢著豐收的希望。
眼下,正值水稻秧苗生長管理關鍵期,勤得利分公司農業技術人員每天深入大棚內檢查溫度、濕度,科學指導種植戶及時開展調溫、調酸、控水、防病、施肥等工作,并細心講解秧苗管理技術,確保培育水稻壯秧。
“要嚴格控制好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并嚴格控制澆水次數和水量,經常查看秧苗長勢,預防秧苗病害。另外,白天溫度高,要適時通風,夜晚溫度低,要注意采取保溫增溫措施,確保秧苗健康生長。”農業生產部負責人丁建明在管理區檢查育秧工作時,對種植戶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
為了加強水稻苗床育秧期的技術管理,勤得利分公司實行技術人員包片包棚責任制,為種植戶全程提供“跟蹤式”服務,技術人員每天多次對育秧大棚的溫度、濕度進行檢查記錄,全面了解秧苗生長情況,科學指導種植戶開展通風、澆水、防寒和病害防治工作,確保水稻秧苗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中健壯生長。
同時,勤得利分公司農業生產部門印制了技術手冊和大棚管理指示牌,及時下發到每個種植戶的手中,讓大家全面了解秧田管理各關鍵時期的技術要點,特別是掌握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知識,從而采取有效防病措施,切實培育水稻健康壯苗,為奪取今年水稻豐產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2運用高產栽培技術 旱田開啟“晝夜播種”模式
隨著天氣轉暖,北大荒迎來了旱田播種的黃金期。從玉米搶播的爭分奪秒,到大豆播種的精耕細作,從苗前封閉的科學防控,到質量檢查的嚴格把關,一幅現代農業的春耕畫卷正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徐徐展開。
眼下正值大豆播種的黃金時節,為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安全,北大荒集團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迅速掀起大豆播種熱潮。
為切實做好病害防控,推動大豆單產提升。連日來,北大荒集團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搶抓農時,利用晴好天氣積極開展種子包衣工作,為春播生產提供優質種源。據了解,大豆種子包衣是指在大豆種子表面包裹上一層含有肥料、殺菌劑等成分的“防護衣”,有效預防病蟲害侵襲,還能為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同時,種子包衣是目前預防大豆根腐病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有效減少苗期病蟲害的發生和產量損失,較不包衣的地塊平均畝產增加10%。
眼下正值玉米播種關鍵期,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一分公司搶抓晴好天氣,與農時賽跑,全面開啟玉米“晝夜播種”模式。分公司提前謀劃、科學部署,24小時監測地溫,各管理區包片網格員每日踏查地號,實時監測土壤化凍深度、墑情和地溫,建立動態數據臺賬。當土壤條件達標,立即調配機械人力,因地制宜開展播種作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嚴把“播深一致、下種均勻、覆土嚴密”質量關,確保玉米全部播在高產期。
連日來,在牡丹江分公司廣袤的旱田上,一粒粒優質大豆種子均勻地播入沃土,正式奏響了大豆春播的科技“進行曲”。在種植模式方面,牡丹江分公司重點推廣“1247”高產栽培模式,采用1.1米壟上雙苗帶配合40至70厘米寬窄行配置。通過縮小壟距、增加單位面積壟數,顯著提高光能利用率。與傳統1.3米大壟玉米種植相比,可使每畝保苗株數增加600至700株,經測算預計畝均增產可達80公斤左右。與此同時,播前深層施肥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肥料精準施入壟下18至20厘米的作物根區,既有效減少養分流失,又將肥料利用率提升至30%以上,為作物根系發育創造理想環境,大幅增強了植株抗逆性。
3提升農機作業水平 讓作物贏在播種“起跑線”
連日來,北大荒集團尖山農場有限公司搶抓當前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緊密結合土壤墑情等實際,注重作業標準、嚴把作業質量,科學合理分配人機力量,全面拉開春季播種序幕。
在公司第一管理區,機車轟鳴聲響徹一片。與往年不同的是,公司依托新建設的智能農機管理平臺,實現機車實時定位,在播種速度、勻度等方面全程可觀、可控。“我們利用導航設備,通過加裝車載智能終端與多元傳感器,平臺可實時采集農機位置、作業寬度、作業速度等數據。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安排專人查看每臺機車的實時狀態及作業信息,全面提升農機作業監管水平。”公司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劉緒偉介紹說。
抓質量、提標準。在落實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主要任務上,公司水肥一體化示范點建設如火如荼。在第六管理區播種現場,滴灌管路按照統一間距、深度隨著機車行駛鋪設在大田地號上。“為保障管路鋪設達標,我們安排專人跟蹤檢查,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下一步將抓穩時間節點調試設備,完善優化給養配方,在關鍵生育期發揮作用,為糧食作物穩產、豐產賦能添力。”公司第六管理區主任史立林一邊查看管路鋪設情況一邊說。
連日來,在柳河農場玉米科技示范地塊,農機技術人員采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按照現場作業地塊設定作業路線,駕駛員駕駛大馬力拖拉機懸掛精量施肥機,將預先攪拌的肥料精確均勻地撒放在土壤中,農業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和監督施肥作業質量,確保每一粒種子贏在“起跑線”上,達到最佳的生長效果。
為確保深施肥作業的順利進行,農場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同時播前采用雙軸三梁四盒四盤施肥機分層、定位、定量施肥技術,做到上下兩層施肥,深層施肥在壟下15至17厘米處,淺層施肥在10至12厘米處,對施肥作業后的地塊同步開展鎮壓作業,保肥保墑,為后期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乘著智慧農業的東風,北大荒集團正以發展和培育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為契機,持續推動物聯網、大數據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引領現代農業向“新”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