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近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促進深海關鍵礦物的勘探與開采。對此,美國前助理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普羅德曼稱,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讓美國政府慌了,而美國的軍工企業稀土儲備僅僅能夠支撐數月時間。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講,稀土本身是比較側重運用于具有高端技術或者關鍵技術領域的關鍵材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數據,大概2021年到2023年,美國稀土對外依存度非常高,大概95%需要進口。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因為擁有豐富的鋁土和稀土礦,被美國視為未來的稀土供應來源,但中國在2023年就限制稀土精煉技術出口,加澳“預計要花費至少數年時間,才能完成基礎設施的搭建”。美國甚至都開始試圖用“碳化硅”材料,來取代砷化鎵或氮化鎵的部分使用場景,不過進展同樣不大。嚴格來講,美國軍工企業目前并不是完全離不開稀土,而是在失去高純度稀土材料后,只能用性能差很多的舊材料代替。
稀土(資料圖)
為依法規范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等生產經營秩序,有序開發利用稀土資源,推動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2024年,國家出臺《稀土管理條例》,實施總量調控、優化動態管理,并已經就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對于戰略性礦產資源實施出口管制,為國際通行做法,目前,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作為“瓦森納安排”(WA)、“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核供應國集團”(NSG)和“澳大利亞集團”(AG)等4個出口管制國際多邊機制成員。
要知道在美國,稀土的重要性幾乎無可取代。從軍事裝備到高科技產品,無不仰仗于它。拿其先進的F-35戰機來說,為了造出這樣一架戰機,需要耗費830多斤的稀土,而美國國產的稀土資源,根本無法應付這樣的龐大需求。不僅如此,中國新發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已經讓一些原本計劃運往美國的稀土和相關加工品皆被“擱淺”。如今,美國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急需的材料,至少60天內無法入境。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自中國此前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后,稀土金屬價格在數周內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位。截至近日,歐洲鏑價已自此前以來上漲兩倍,達到每公斤850美元(約6180.6元人民幣)。鋱價則從每公斤965美元(約7016.9元人民幣)上漲至3000美元(約21814.1元人民幣)。此舉被視為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的反擊。中國限制出口的7種元素被歸類為更為罕見的中重稀土,且全球大部分的中重稀土供應都來自中國。
重稀土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了電動汽車和其他產品中使用的電機成本。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岡部徹說:“長期的供應限制可能會使整個電動汽車生產無法進行。”報告指出,中國加強對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可能會沖擊美國四分之三以上的武器供應鏈。中國稀土一季度實現營收7.28億元,同比增長141.3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7261.81萬元,上年同期凈虧損2.89億元,扭虧為盈。
特朗普(資料圖)
反觀我國,不僅守住了稀土的命脈,還在全球博弈中越戰越勇。2025年4月,我國對美加征34%關稅,同時對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這種底氣,來自于技術、產業和政策的完美結合,也讓全世界見識了我國在關鍵領域的“硬核實力”。我國在稀土領域的統治力,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和創新。不過是全球稀土博弈的一個小插曲,但它再次提醒我們:稀土這張牌,咱們得攥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