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日前,美國參議院發出投票結果確認戴維·珀杜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對于珀杜的勝選,特朗普表示“他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生活,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在亞洲和中國工作。”并指出他在參議院任職期間在軍事和外交相關委員會任職的經歷。“作為《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戴維·珀杜擁有40年國際商業生涯,并曾擔任美國參議員。”特朗普強調。據了解,珀杜是一名共和黨人,曾于2015年至2021年擔任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
珀杜今年已經75歲的“高齡”了,他的人生履歷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曾擔任達樂公司(Dollar General)、銳步(Reebok)等《財富》500強企業CEO,并在莎莉公司(Sara Lee)擔任高管,擁有40年國際商貿經驗。有趣的是,他以“成本削減專家”著稱,擅長將生產線轉移至亞洲以降低成本,這一策略看起來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存在矛盾,實際上代表了他對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及利潤空間十分了解。
戴維·珀杜(資料圖)
特朗普提名珀杜,絕非偶然。其一,珀杜的雙重背景是特朗普最看重的。他在商界積累的經驗,以及“中國通”的身份,能在貿易談判和經貿合作中提供務實建議,把握好對抗和合作之間的分寸。其二,就目前來看,特朗普并不打算在對華關系上“一條道走到黑”。雖然對等關稅政策實施還不到一個月,但給美國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美國物價推升,美股、美債、美元同時遭受重創。在國際層面,無論盟友伙伴都不再相信美國,遲遲不愿與美國達成新的關稅協定。所以特朗普繼續選出一人,來向中國“示好”。
要說珀杜的任命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有外媒報道稱,在參議院的表決中,有29名議員投下反對票,比例之高,反映出華盛頓內部對這項任命的分歧。這說明,即使在以對華強硬為主旋律的當前美國政壇,也有人擔心珀杜的到來會進一步激化中美之間本已緊張的外交關系。但在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算盤中,這些顧慮顯然不值一提。對他們來說,珀杜正是“沖得上、頂得住、打得狠”的那種人。美國政壇一些人的擔憂,也并不是空穴來風的。
戴維·珀杜(資料圖)
這位新任駐華大使,人還沒到中國呢,就已經先給中國下了2道“挑戰書”。在不久前的一場聽證會上,珀杜先是將中美關系描述為“21世紀最為關鍵的外交挑戰”,并強調他會以“細致入微、超越黨派之爭且具備戰略性的方式”來處理對華關系。緊接著,他就開始展現對華強硬的一面,首先就是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他謬稱中國正與美國進行一場“新型戰爭”,并無端指責中國對“當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其次就是炒作芬太尼問題,宣稱遏制中國前體化學品的出口將被列為其履職后的“首要任務之一”。
從珀杜言行看,只能說,珀杜的任命,確實帶來一定變量,但這不是決定性變量。要知道,中美關系會不會轉圜,不取決于駐華大使換了誰,而是美國整體戰略是否愿意理性回歸,如果特朗普政府只是換湯不換藥,那么無論大使是誰,中美對話注定難有實質突破。說到底,中美關系的“再破冰”,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而不是靠一人之力。
特朗普(資料圖)
當前中美的關系正日趨緊張,由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中美貿易嚴重受損,在中美關系亟待修復的情況下,美國卻派出了這么一個反華分子擔任駐華大使,可見特朗普根本就沒有誠意談判,戴維·珀杜年事已高,但是卻多次重申對華鷹派立場,并且將臟水潑向中國,實在是其心可誅。不管怎么說,中美關系都繼續得到修復,特朗普政府更應該表現出來談判的誠意,而不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派出具有反華立場的駐華大使,這既不利于修復緊張的中美關系,也不利于在關稅問題上達成一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