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
《2025年全市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
今年我市實施30件民生實事,
全市計劃安排資金100.97億元,
同比增長2.33%。
一、優化兒童關愛服務,守護兒童健康成長
(一)為全市2.29萬名新生兒提供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并為脫貧縣(市、區)1.65萬名新生兒再提供兩種遺傳代謝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苯丙酮尿癥)篩查,為1.6萬名新生兒再提供聽力障礙免費篩查。
(二)支持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利用公辦幼兒園相對富余資源改擴建一批托班,新增托位680個,逐步提高公辦托位比例,降低群眾托育成本;新建或改擴建2所公辦幼兒園,滿足群眾對公辦學位的需求。
(三)支持全市9個縣(市、區)建設區域性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滑動查看
二、拓展養老服務內涵,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一)支持開展多種模式老年助餐服務,在3個縣(市、區)依托中央廚房等建設老年助餐服務網絡,依托現有餐飲店開展社會化助餐服務,滿足老年人就近就便用餐需求。
(二)實施助老幫殘關愛計劃,持續開展“健康敲門行動”,上門服務2.1余萬名居家失能老年人;依托有條件的3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開辟照護專區,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護者提供“喘息服務”。
(三)為4367戶有適老化改造需求的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提供適當補助,滿足老年人生活起居安全需要;為7.63萬名65歲及以上城鄉獨居老人免費安裝聯網型獨立感煙火災報警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增加緊急呼救、防盜等其他服務功能,守護老年人平安。
(四)實施“天府銀齡行動”,引導老年人發揮所學所長,聚焦服務鄉村振興、關愛青少年,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支持老年大學開展開放性社會化教學試點,擴大老年大學的學位供給,更好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
(五)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惠及養老保險領取待遇人員181.91萬人。
△滑動查看
三、加大惠殘扶殘力度,完善助殘保障條件
(一)調整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將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20元、90元,惠及10余萬名殘疾人。
(二)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先行試點建設智能化康復中心5個,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殘疾人在家門口提供優質康復服務。
(三)實施146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高困難殘疾人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四)為925名0至6歲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讓殘疾兒童享受高質量的康復服務。
△滑動查看
四、賦能城市品質提升,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一)持續推進城市更新,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93個,既有住宅增設或更新電梯735部,惠及1.1余萬戶居民。
(二)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7000套(間)。
(三)優化主城區城市功能照明,更換580盞路燈燈具、完成老化路段電纜更換及線路維護、修剪行道樹,提升現有路燈照明效果。
(四)實施老舊燃氣管道及相關市政設施更新改造工程9個,保障居民用氣安全,切實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滑動查看
五、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改善交通出行體驗
(一)支持1428個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建設幸福美麗鄉村路76.5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防工程328.4公里,改造農村隱患橋梁2座,打通“斷頭路”,暢通交通物流網絡。
(二)優化主城區老舊小區、商圈、醫院、體育場等區域周邊停車位資源,增設固定停車泊位和潮汐停車泊位3600個。
(三)開展主城區重點學校周邊交通治理,完善20所校園周邊交通安全設施。
(四)提升市民出行體驗,為市轄城區兩輪車免費粘貼反光標識,增設不禮讓行人抓拍電子警察系統,調整部分公交站臺位置,設置道路中央隔離護欄,優化改造城區道路交通設施。
△滑動查看
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推動醫療資源共享
(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基層服務,選派297名醫療專家,開展支援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行動。
(二)開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行動,舉行基層義診36場、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巡回醫療36場、精神衛生疾病專項義診18場、先心病和眼部疾病篩查進校園27場、基層疾控業務指導36次、基層母嬰安全業務指導18次。
(三)實施中醫藥惠民工程,建設3個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4個縣級中醫治未病中心,培訓縣級師資和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人員480人,讓群眾就近享受便捷中醫藥服務。
(四)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擴大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線上購買非處方藥試點的縣(市、區)和藥店覆蓋面。
(五)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市常住居民免費提供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滑動查看
七、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兌現落實支持和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以上。
八、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暖心服務行動,提升589個工會驛站服務能力,建設1個“暖心之家”,支持和引導購買職工互助保障、開展健康體檢,滿足勞動者多樣化服務需求。
九、為家庭經濟困難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分別提供生活補助、發放國家助學金,惠及11.8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
十、推動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下沉和遠程共享,構建覆蓋全市中小學的智慧教育平臺,改善邊遠地區和鄉村等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逐步惠及全市49余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10余萬普通高中學生。
十一、持續提升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十二、為脫貧縣符合條件的1.6萬名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
十三、為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和峨邊縣、馬邊縣的公辦普通高中及部分初中學校,選派優秀支教教師29名,從受援學校選派25名“種子教師”跟崗學習,支持民族地區提升教學水平。
十四、為13周歲至14周歲農村適齡女孩和城鎮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的適齡女孩自愿接種國產二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HPV疫苗)提供免費服務,為7.1萬名農村適齡婦女和城鎮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的適齡婦女提供免費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服務。
十五、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惠及困難群眾60余萬人。
十六、持續實施法律援助惠民行動,依托法律援助機構,免費為群眾提供線上線下法律咨詢服務;為經濟困難群眾和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2551件。
十七、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持續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8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十八、支持3397戶農戶新(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惠及1.1萬余人。
十九、持續保障農村生產生活用水,支持第四批“鄉村水務建設縣”建設農村供水工程2處,提高5.5余萬人的飲用水質量。
二十、新建和改造38座提灌站,新增和恢復農業生產用水面積1.52萬畝。
二十一、對全市40個鄉鎮所涉村(社區)內部道路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二十二、實施“滿格天府”專項行動,在600個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提升鐵路、高速公路及國道、省道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水平。
二十三、試點建設6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統籌優化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兒童游憩等功能,打造全齡友好社區;開展基層“微網實格”培訓,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二十四、實施“菜籃子”工程,守住“米袋子”,穩定保障供應。
新(改)建專業蔬菜基地3萬畝;引進蔬菜新品種200個,示范推廣蔬菜“三新”技術10萬畝;培育100畝以上的生產主體100個,培育蔬菜產銷主體10個。
二十五、聚焦群眾就業、生活和消費需求,增設潮汐市場、便民攤區,規范市場秩序。
二十六、推進學校食堂、養老機構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與市場監管系統對接,提高學校、養老機構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水平。
二十七、規范住宅物業服務行為,修訂出臺新的服務等級標準,加強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考核,考核物業小區1031個,促進物業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二十八、推進系列文化惠民活動,開展“戲曲進鄉村”公益性演出696場,實施非遺傳承惠民行動,免費開放457個文化場館,保障自然村廣播電視“戶戶通”,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
二十九、增加體育服務供給,建設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免費或低收費開放23個公共體育場館,鼓勵學校利用非教學時間開放體育場地。
三十、實施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完成隱患點治理8處,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 | 南充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