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紅學專家評說道,沒有江寧織造府,就沒有曹雪芹,也就不會有《紅樓夢》。盡管《紅樓夢》是曹雪芹在北京創作的,然而早年他在南京江寧織造府的生活,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里不僅是曹雪芹的誕生之地,也是他成長的地方,在人生最為重要的童年少年時期,他在江寧織造府過著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生活。隨著江寧織造府遭遇沒落,獲罪被抄,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因此潦倒貧困,最終寫出了偉大的作品《紅樓夢》。這段淵源也成了編劇羅周創作《織造府》的靈感。《織造府》是南京市越劇團“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由“曹禺戲劇獎”得主羅周編劇,“梅花獎”導演翁國生執導,“梅花獎”“白玉蘭獎”雙料得主李曉旭領銜主演。
4月21日,越劇《織造府》首次晉京亮相,機會難得,北京青年報“青睞”組織會員觀看排練和演出,活動預告剛一發出,30張票即被“秒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活動當天,北京細雨紛飛,但“青睞”會員們如約而至,齊聚保利劇院。下午,他們觀看了演員的排練,這無疑是一次新奇而有趣的經歷,現場贊嘆聲此起彼伏:“太好聽了!”“還沒看過癮!”晚間,《織造府》大幕正式拉開,“春夏秋冬”四季上演,觀眾仿佛穿越時空,沉浸于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世界。待劇目落幕,步出劇院時,吳儂軟語的嬌韻猶在耳畔回旋,如夢如幻的場景仍在眼前流轉。“青睞”會員們沉浸在曹雪芹筆下那細膩而深邃的紅樓夢境中,帶著對《織造府》的喜愛與對文學經典的敬意,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途。
以“曹雪芹入書《紅樓夢》”切入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劇本》雜志、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承辦的江蘇文藝名家晉京——羅周編劇作品展演系列活動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舉辦。通過六大劇目展演,進行跨越時空的戲劇對話。
作為展演劇目之一,詩韻越劇《織造府》于4月2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這是《織造府》首次晉京亮相,同時是國家藝術基金公益場次,惠及千余名市民、學生及文藝愛好者。
《織造府》以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心路歷程為核心,講述其重返江寧織造府后“魂穿”書中世界,與林黛玉、薛寶釵、賈母等角色展開虛實對話,探討文學經典的精神內核與未竟之謎。全劇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篇章,串聯起曹雪芹與書中人物的情感交織,最終以“八十回足矣”的慨嘆收束,呈現空靈寫意的紅樓幻境,通過精巧的劇本結構和詩化敘事將南京的歷史文脈與文學經典熔鑄為一爐,展現了越劇藝術的文學高度。
《織造府》編劇羅周現任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主要上演作品有昆劇《春江花月夜》《當年梅郎》《世說新語》《瞿秋白》,越劇《烏衣巷》《鳳凰臺》等,作品三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六獲田漢戲劇獎劇本獎,并獲國家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節優秀編劇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
“紅迷”們都遺憾為何曹雪芹只寫了《紅樓夢》的前80回,在羅周看來,曹雪芹沒完稿,這無關生計,也無關壽算。“《織造府》里,藏著我的讀解,更重要的,是我想借這部作品,與大家聊聊《紅樓夢》的最高價值:悲憫之心、盛衰之嘆、至誠之情。”
羅周認為《紅樓夢》便是曹雪芹。“書里每一個人物、每一次笑嗔、每一回花開、每一縷茶香,都是他。他不只是一個個體生命,更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寶藏,在我心中,《紅樓夢》是怎樣的,曹雪芹便是怎樣的。”
《織造府》以“曹雪芹入書《紅樓夢》”切入,從江寧織造府這樣一個南京著名人文景點,同時也是《紅樓夢》的起源地來重新解讀:曹雪芹為什么要寫《紅樓夢》,后來又為什么不寫《紅樓夢》了?羅周表示,《織造府》的創意可用八個字概括——曹雪芹魂穿《紅樓夢》,“著書人進到自己的小說世界,也是步入了他最真純的內心,見著書中人,更遇見他自己。卷動情感驚濤,踏破紅塵蕭索,以殘缺完成了圓滿。”
是你從未看到過的紅樓故事
羅周表示,《織造府》雖然故事仍與紅樓夢有關,但卻是觀眾未看過的紅樓故事:從來沒有見到過林黛玉是這樣的死,死得如此之甜美幸福,如此之心滿意足;也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薛寶釵,曹雪芹以他的悲憫之心給了薛寶釵三問,讓薛寶釵醍醐灌頂;雖然大家都知道賈母洞察世事,但沒有看過一個和曹雪芹唱著《好了歌》的賈母;也不會看過主演李曉旭用畢派小生的男腔來唱《葬花吟》。“你會在《織造府》里看到無數和你心靈產生勾連的記憶,但它們又是全新的,超越了你的認知和慣常思維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我們將在《織造府》里看到勾連心靈的充盈記憶,既陌生,又熟稔,仿佛是與《紅樓夢》的第一次相逢,又是第無數次的相遇。”
看排練大喊過癮
舞美設計呈現時空變換
“青睞”會員觀看排練時,正好趕上排練寶玉挨打后躺著叫疼的一場。演員們雖然并未上妝,都是穿著常服排練,但是她們的身段動作卻依然充滿美感,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形成一種連續不斷的韻律感。而演員們一開腔,大家更是悄聲議論,“太好聽了。”
導演翁國生坐在臺下,不時提醒著臺上的演員注意走位、燈光、舞臺等細節問題,又看了櫳翠庵品茶、寶釵撲蝶等幾個片段后,會員們悄無聲息地從座椅上起身,腳步輕得生怕驚擾了這些“紅樓人”。出來之后眾口一詞地感慨,“沒看夠啊,太過癮了,真是太享受了。”
這場彩排迅速燃起了大家對越劇的興趣,你一言我一語地問起南京市越劇團的相關人士,為什么演越劇的幾乎都是女演員?這些優秀的年輕演員多大?她們唱腔的特點是什么?等等。相關人士除了答疑解惑,更是向大家“揭秘”了不少《織造府》的細節,為晚上的觀劇做了很好的導賞。
據介紹,《織造府》需要在突破鏡框式戲曲舞臺的嶄新舞美結構上呈現出多維的時空變換。因此,翁國生要求舞臺展現的演劇樣式,必須想方設法處理成多時空、多層次的流暢性、靈幻型、寫意詩韻狀的舞臺結構,以完成劇本所交代的多處戲中場景空間和人物心理空間的瞬間切換和疊加。
在舞臺呈現上,舞美團隊設計制作了兩道巨幅無縫紗投影畫幕和一道巨幅橫軸投影底幕,運用高科技的動態多媒體投影機,用充滿人文意蘊的動態投影來構建曹雪芹穿越書中的奇妙妍麗的虛幻景觀。同時,演員的表演也要結合著舞美景觀的多元變化,逐漸將落魄、孤寂的中年曹雪芹通過“夢入紅樓”,瞬間轉變成少年時期的曹雪芹以及書中青春、真誠、善良、陽光的賈寶玉。
劇目突破傳統鏡框式舞臺,在樂池上方架起品字形延伸舞臺,大寫意的舞美構建起多維時空變換:春葬花、夏品茗、秋夜宴、冬淚盡,虛實場景隨劇情流轉。
舞臺坡度的傾斜
給演員表演上難度
為了表現劇中那種奇幻的空間以及配合地面的多媒體投影,《織造府》的舞臺有一定坡度的傾斜。別看這個貌似不大的傾斜,卻給演員表演上了難度。
《織造府》中,李曉旭扮演曹雪芹,以及穿越到《紅樓夢》書中后擁有賈寶玉肉身的曹雪芹。李曉旭是南京市越劇團一級演員,工小生,現任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曾獲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6、29、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江蘇省文華表演獎等。
有“青睞”會員注意到李曉旭穿著高靴,這雙三寸半的高靴,讓她在傾斜的舞臺上去完成一些動作的難度陡增。比如,演至金釧投井之后,賈政讓家丁棒打賈寶玉的這場戲,在棒打的過程中翁導為李曉旭設計了復雜的蹉步、顛步、曲步,四下躲避棍棒的擊打,當最后棍棒狠狠打在她身上時,翁導要求李曉旭必須在斜坡舞臺上完成一個被棍棒交錯架住的“硬僵尸”。在越劇表演中,“摔僵尸”是一種戲曲毯子功軟筋斗表演程式,屬于摔打功夫。“硬僵尸”是演員突然筆直地向后倒下,倒地時須閉氣、梗頭,以肩背著地,避免震傷頭部。
而在最后一場曹雪芹和十二金釵心靈對話的戲中,導演設計了曹雪芹在潔白的茫茫雪原中追尋心中的十二金釵。李曉旭必須在這個傾斜的舞臺上連續飛跑三圈快速圓場,隨后在紛飛的雪花中飛速旋轉驟然跪倒在雪地中,這當中,李曉旭還必須不斷伴隨著揮甩斗篷的戲曲身段和左右交錯的圓場撇步來宣泄內心的復雜心境,展現了高難度表演功力。
金陵十二釵演員平均年齡十八歲
滿臺朝氣蓬勃
在劇中扮演金陵十二釵的南京市越劇團新秀,平均年齡只有十八歲。她們直接與每一場的場景轉換、燈光變幻、情緒渲染、音樂交接和景物遷移渾然一體地融合在一起,絢麗地營造出一種飄逸唯美、似夢似幻的書中紅樓意境。翁國生導演說,“年輕演員進入劇組是好事情,不過這次最累的、最痛苦的排練也在她們身上。”
除了主演,李曉旭還擔任該劇的制作人,她將排練《織造府》的過程比喻成織一幅云錦,劇組所有成員在大花樓織機上通力合作,一針一線繡成云霞燦爛。“等到它真正跟觀眾見面的時候,我覺得它每一針每一線的氣息觀眾都能感受到。”
而這些新生代演員也不負眾望,她們以青春氣息為經典文學形象注入活力,被觀眾贊“滿臺朝氣蓬勃”。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嘉
供圖/南京市越劇團
現場照片攝影/王耀平
編輯/王勉
微信號|bqttfk
微信號|bqyi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