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章免費,免費!!!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唐朝的詩人張若虛,以及他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要知道,唐宋期間,詩詞大家浩如煙海。
唐詩中有李白、杜甫兩座高峰。李白的詩作膾炙人口,而杜甫的《登高》更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
至于宋詞,則有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三人震爍古今,其《念奴嬌.赤壁懷古》《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作品,都是傳世佳作。
能與他們比肩已經不易,想要達到“壓”和“蓋”的境界,當然更加不易。
那么,為何一生僅有兩首傳世作品的張若虛,能有如此的美譽呢?為何在我們的印象里,沒有多少關于他的記憶呢?
這些,還要從他的那首《春江花月夜》說起。
我們如今所熟知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優美的二胡曲。
當初這首曲子名為《夕陽簫鼓》,但是一些音樂大師在讀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后,感覺意境與曲子非常契合,于是才作了更名。
不過,張若虛的這首詩作,也確實是來源于古曲,曲作者就是那位著名的亡國之君陳后主。
陳后主名陳叔寶,是江南陳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此人好女色好玩樂,同時也愛好音樂和作曲。
除了《春江花月夜》之外,他所作的《玉樹后庭花》,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曲。
只不過,由于陳后主本人的關系,這些曲子所配的詩詞,雖然都很美,卻總給人一種靡靡之音的感覺。
所以,古代史家一直以陳后主為帝王的反面教材,對他的一切都大加批評。而到了張若虛這里,他卻突發奇想,放棄《春江花月夜》原來的曲調,將其改成了一首七言長詩。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共36句,四句換一次韻腳。其每一個小段的主題,都暗合“春江花月夜”幾個字,并以此來描寫景物、比喻人生。
而且經過詩人的升華,每一番景致都被賦予了淡淡的離愁。下面就讓我們抽絲剝繭,來賞析一下這首獨特的詩作。
由于篇幅的關系,這里只作解讀。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想看原詩,請自行搜索。
詩的第一段先聲奪人,描繪出一片一望無際的水景。詩人以水景與月光的關系,暗示了世間的分分合合,為下面描寫離愁做好鋪墊。
接著,詩人繼續描寫江水、明月和花林交匯的美好景致,并且將這些景致的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描寫了出來,暗示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欣賞和羨慕。
在景物描寫烘托到位后,詩人的筆鋒一轉,接著就開始寫江水、明月各自分開后,那種孤單的場景。
接著便開始調轉時空,將景致的孤寂映射到人的身上。
詩人先是將人生與景致進行了對比,表現出了一種思念之人無法相守的遺憾,接著又用疑問句,突出了這種離愁。可謂是以景喻人,讓那種感人的情調更加突出。
接下來的六句詩中,詩人將思念的人逐漸具象化,表達出自己離家多年,對其孤獨梳妝、操持家務的心疼。
他還以浪漫主義的口吻,說出希望自己能乘著月光回家的急迫心情。在詩作的最后,詩人重新開始寫景,但是景致的感覺已經全都變了,變得迷茫而不知終點。
他用這種手法,表達出自己想要回家,卻不知道幾時才能回家的心情。整首詩的意境,也在此得到了升華。
《春江花月夜》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延續了古代樂府詩的形式。
但是又在想象力和感情投入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讓詩中的景致顯得既美麗又靈動,讓自己心中的思念之苦顯得既深邃又無奈。
不管是對“春江花月夜”幾種自然景致的描寫,還是離愁的哀怨,這首詩確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如果你通讀《春江花月夜》,可能還會有一個疑問。本詩確實是佳作無疑,但是真能達到“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的地步嗎?
要知道,李白詩中的瀟灑,杜甫詩中的厚重,甚至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人,他們的詩也是各有特點。張若虛的一首詩,難道就真的“壓得住”嗎?
其實,如果單從文字和描寫方面來看,《春江花月夜》確實“壓”不住。畢竟唐朝詩人太多,每個人的文字功力都不容小覷。
甚至可以說,不管是寫景還是寫離愁,比《春江花月夜》優秀者的詩作都不在少數。
個人認為,《春江花月夜》的優秀,來自于他的“整合能力”。
聞一多先生曾經在自己的《宮體詩的自贖》中說道:“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
也就是說,《春江花月夜》將景色與離愁融為一體,且毫無違和拼湊之感。這在唐朝,確實是非常獨特的。
而且,在這首詩出現之前,詩詞中還沒有對月色的具體描寫。在這一點上,《春江花月夜》開了歷史之先河。
所以應該說,《春江花月夜》的思想境界和文字表現力,確實能在唐宋詩詞中拔頭籌。
正如聞一多所說,這首詩“將古代宮廷所遺下的那些最黑暗的罪孽一掃而空,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另外,《春江花月夜》還有一個特別的優點,就是它在“詩詞改革”方面的地位。前面已經說了,這首詩仍然是采用的當年古樂府詩的體例。
但是在內容上,它卻已經完成了超越。所謂的樂府詩,多是由權貴所作,由歌女所唱,通常都沒有什么深度。
就比如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整首詩雖然辭藻華麗,卻沒有表現出任何實質內容。但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中表現的東西卻非常豐富。
它是唐詩從文藝青年的小情小愛,轉入包羅萬象的宏大范疇的一個關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而在近代,很多改革派的詩人,都希望能突破詩詞體例的禁錮。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自然會受到贊揚和追捧。
同時,《春江花月夜》中的一些寫作技法,對之后的詩詞影響極大。很多大家的詩詞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比如崔顥、張九齡等人的部分詩句,就與《春江花月夜》的十分相近。甚至李白、蘇東坡的詩詞語言,也與張若虛異曲同工。這首詩對古代詩詞語言的貢獻,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春江花月夜》有各種各樣的優點,歷史地位也十分重要,但是它的出名,卻非常的晚,甚至最早記載這首詩的典籍,還是在北宋時期。
至于詩的流行,則要推到明朝時期了。為何會如此呢?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首先的一個原因,就是詩人張若虛自己的知名度問題。
張若虛在唐朝,應該也是個有名的人。根據《舊唐書.賀知章傳》中記載,他是揚州人,曾經當過兗州兵曹。
在唐中宗時期,張若虛是馳名京城的文學大家,曾經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三人,并稱為“吳中四士”。
他以文詞俊秀著稱,其作品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仍然是讓人們趨之若鶩的佳作。
但是,張若虛和當時很多的文人一樣,都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他雖然有過官職,但是仍算得上是零落半生,懷才不遇。
在唐朝開元盛世之后,張若虛便在歷史中失去了蹤影,影響力也逐漸歸零。
可能因為活躍時間太短,所以張若虛在很多人眼中,完全算不上是“著名詩人”。
也確實,即便我們翻遍了各種各樣的唐詩資料,也僅僅能找到他的兩首詩作。除了《春江花月夜》之外,他僅有一首《代答閨夢還》傳世。
相比起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甚至知名度稍微差一些的李商隱、杜牧、賀知章來,張若虛在“產量”上都要差得很遠。
作品的缺失,就是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缺失。所以在宋朝以前,他自己和他的詩作,一度離開了主流詩詞收集者的視線。
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同一題目的作品太多了。
前面說過,《春江花月夜》作為一首古曲,早在陳朝就已出現。雖然歌詞早已失傳,但是千百年來,卻有不少人以此為題,進行“二次創作”。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親手滅亡陳朝、抓獲陳后主的隋煬帝楊廣。在他的名下,就有兩首以《春江花月夜》為題的作品。
另外,隋朝名臣諸葛穎、唐朝詩人張子容,也都有同名作品傳世。
前面已經說過,張若虛的名氣并不算大。先不說比隋煬帝,就說比諸葛穎和張子容,他的知名度也遠遠不如。
諸葛穎是隋煬帝手下的名臣,兩人詩詞唱和非常多;而張子容,雖然也不算著名詩人,但是他卻是孟浩然的朋友。
可以說,這幾位寫過《春江花月夜》的人,誰都比張若虛要出名。在這樣的一個圈子里,他自然不會很突出。
更何況,以上幾人每人都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而張若虛只有一首。單從創作量上來衡量,他是比不上別人的。
因此,張若虛的這首作品,在當時并不被人所注意。
雖然在北宋人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中,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但同時,詩集也將其他人的作品全部收錄了。而其中張若虛作品的收錄順序,是比較靠后的。
由此可見,至少在北宋時期以及唐朝、五代十國時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同名作品相比,并不顯得突出。
在之后的數百年,張若虛及其《春江花月夜》也同樣默默無聞。
那么,這首詩是如何聲名鵲起的呢?這就要提到之后的明清兩個朝代了。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其文化氣息雖然不及唐宋,但是對唐宋作品的總結和收集卻是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的。
明朝早期,“閩中十才子”之一的高棅,曾經作過一部《唐詩品匯》。在其中,十分罕見地收錄了《春江花月夜》。
據一些專家考證,這是將近七百年后,這首詩的首次再現。不過,此時仍不是《春江花月夜》的翻身時刻。
直到又過了百年之后,文學家李攀龍的《古今詩刪》中,再次收錄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才突然翻紅。
從此后,明朝的文學家紛紛對這首詩給予高度評價,各種唐詩集冊也紛紛收錄,這才使其普及。
不過在當時,還并沒有人喊出“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這樣的話。
真正如此肯定這首詩的,是清朝的王闿運。
王闿運是晚清的經濟學家和文學家,曾經在辛亥革命后擔任清史館的館長。
他在自己的《論唐詩諸家源流》中,曾經寫道:“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所謂“《西洲》格調”,其實就是樂府民歌中的抒情詩。而“宮體”,則是指的南朝宮廷中那些辭藻華麗但十分艷俗的詩詞。
王闿運認為,張若虛的作品是將宮體詩與抒情詩相結合,為之后詩詞進入高雅之境打開了局面。所以,它才稱得上“孤篇橫絕”。
這句話,經過了后人的演繹,就成為了“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
當然,任何文學作品都有其爭議性。有人認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文學成就確實很高,稱得上“以孤篇蓋全唐”;
也有人認為,這首詩算不上上乘之作,他受到如此高的評價,是托了時代的福,走了好運。
這些都是見仁見智的觀點,任何人都無法強求。但是,張若虛僅以兩首詩便能收獲眾多人的好評,其真實水平是無可置疑的。
不如我們放下成見,去客觀地欣賞詩詞之美,那時就會發現,語言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張若虛詞條
漢字文化 《春江花月夜》經典化研究
語文教學通訊“孤篇”何以“橫絕”——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新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