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消息在國際政治軍事領域引發關注。以往,美國一直將臺灣當局視作“搖錢樹”,但凡稍許給一點好臉色,臺方就會主動送上軍購大單,并借此攫取直接的經濟利益。但是,這次特朗普卻拒絕了臺當局高達 150 億美元的軍購大單。幾乎與此同時,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坦言面對解放軍自己時常夜不能寐,并指出兩岸統一已經迫近。
特朗普勝選之初,賴清德當局通過外媒放話,欲向特朗普方面遞交“投名狀”,喊出 150 億美元軍購交易,這數額幾乎占據臺軍全年軍費預算的絕大部分。但特朗普顯然沒有放在眼里,因為他一直要求臺方將防務預算提升至 GDP 的10%。對于臺當局而言,無疑是天文數字,一旦實施,極有可能導致其財政崩潰。面對美方獅子大開口,賴清德只能試圖通過“量臺灣物力,結美國歡心”,窮盡臺灣民眾的錢袋子,甚至不惜推動臺積電赴美設廠來滿足特朗普的胃口。但這次特朗普卻拒絕臺當局的軍購大單?
據臺媒報道稱,今年4月,臺防務部門次負責人柏鴻輝,在美國參加此前采購的一批 F-16 戰機出廠儀式。對于那150億美元的軍購大單,特朗普政府始終沒有正面回復。臺方還向美方提出過一個軍購協議,大致是采購100 門M109A7自行火炮系統,6 架 E-2D “鷹眼” 預警機和12架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但這份大單美方也沒有全盤接受,而是告訴臺方,自行火炮可以出售,但預警機和反潛機卻不可以。美方給出的理由是,這不符合 “不對稱戰力”。
要知道,對臺軍售一直是美方處理不堪大用的庫存裝備的一種主要方式,臺方想要獲得先進的武器則連門都沒有。其實,從特朗普政府的角度來看,拒絕臺當局的軍購大單并非偶然。當前,美國自身經濟存在嚴重問題,國債高筑,每年財政支出遠大于收入,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依靠臺軍購來緩解經濟困境,猶如杯水車薪,且可能引發中國大陸更加強勢的反制。此前大陸對關鍵稀土出口實施管控,更是直接掐住了美方的脖子,對美國半導體和軍工產業造成極大的沖擊。
從政治方面考慮,美方持續打“臺灣牌”并未能取得其預期的戰略效果,反而讓自身陷入更多麻煩。特別是在關稅戰中,美國已經明顯落于下風,特朗普一再請求重啟中美對話與和談。因此,拒絕來自臺灣當局的軍購大單,無疑是在重新審視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策略,試圖尋找新的平衡。幾乎與此同時,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帕帕羅指出,解放軍軍事力量迅猛擴張,在海上、空中乃至導彈對抗等諸多方面,美軍已明顯處于劣勢。
帕帕羅直言,以艦艇生產能力為例,解放軍目前軍艦產能是美軍3倍以上。按照這樣的趨勢,未來幾年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海上力量優勢可能徹底喪失。同時,在水下潛艇部隊與太空領域,盡管美國暫時還有一定優勢,但解放軍的追趕速度也讓美軍倍感壓力。此外,臺海局勢因“臺獨”勢力挑釁而持續緊張,中國大陸的對臺策略也從“溫水煮青蛙”升級為“大火快燉”。美國五角大樓兵推數據更是讓美軍高層悲觀,多次兵推介入臺海沖突的結果均以慘敗收場。這些情況令他時常令夜不能寐。
有觀點指出,美軍司令的這番言論,雖有炒作“大陸軍事威脅”,爭取更多防衛預算的考量,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方已無力阻止兩岸統一的現實。美方非常清楚,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迅猛增強,兩岸統一已經勢不可阻擋,一旦他們同意將先進武器出售給臺灣地區,最終還是會落到解放軍的手中,這也說明美國壓根就沒有出兵協防臺軍的想法。馬英九的前核心幕僚蘇起也表示,大陸會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統一,但“臺獨”若引爆臺海沖突,解放軍必然會采取雷霆手段,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美軍也絕不會來“救臺”。
要知道,臺灣是中國的臺灣,這是歷史和法理事實。無論是古代中國對臺灣的有效管轄,還是近代《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對臺灣主權歸屬的明確規定,都確定了臺灣屬于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大陸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特別是軍事實力的迅猛增強,我們不僅已經能夠有效遏制“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而且還做好了“快刀斬亂麻”的準備,這也意味著兩岸統一已經勢不可擋,而“臺獨”終將淹沒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