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美兩國在貿易談判問題上的交鋒愈發激烈。美總統特朗普先是公開釋放虛假信息,宣稱中方給他“打去了電話”,這一言論很快遭到中國外交部的有力駁斥。緊接著,4月28日,中國外交部與發改委紛紛就關稅問題發聲,對美方的不當行徑予以嚴厲批判。王毅外長更是強調,在面對美方壓力時,妥協退縮只會讓美國得寸進尺。
美國(資料圖)
在此緊張局勢下,美方的態度也愈發強硬。當地時間4月28日,美財長貝森特一改往日說辭,直言中國對美出口額是美國對華出口額的5倍,當前125%的關稅并不具有可持續性。他甚至向中國發出“最后通牒”,揚言若中方不主動讓步,美方將采取一系列升級對抗的舉措,其中甚至包括貿易禁運,試圖以此迫使中方在貿易談判中率先低頭。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在“空軍一號”上強硬表態,稱中國必須在關稅問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否則美方絕不可能降低關稅。不難看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意圖仍是迫使中方主動與美方展開談判,或是率先降低關稅。此前,特朗普先是故作姿態,表示在“等中國電話”;隨后又拋出橄欖枝,喊話中國與美方達成協議,還稱自己會“非常慷慨”。然而,在遲遲未收到中方回應后,特朗普竟炮制謠言,污蔑中方已經給他打了電話。而在中國外交部等多部門公開否認后,美方惱羞成怒,直接“掀桌子”,試圖以貿易禁運、中美“脫鉤”等極端手段威脅中國,逼迫中方就范。種種跡象表明,美方依舊深陷對華誤判的泥沼。特朗普固執地認為,中國經濟嚴重依賴美國市場,一旦美國提高關稅甚至實施貿易禁運,中方必然會“乖乖投降”,但現實卻與他的設想大相徑庭。
普京(資料圖)
面對美方的步步緊逼,4月28日,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傳遞出三個關鍵信息,給國內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其一,中國糧食供應儲備充足,即便停止從美國進口糧食,現有儲備也足以保障國內需求。其二,在能源供應方面,中國同樣準備充分,減少甚至停止從美國進口能源,對國內能源供應體系不會造成重大沖擊。其三,數據顯示,中國50%的外貿企業已計劃削減對美業務,超過7成的外貿企業正積極布局,拓展新興市場。這一系列舉措表明,在糧食和能源這兩大戰略物資領域,即便美方對華實施禁運,中方也已做好萬全準備,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反觀美方,真的做好準備了嗎?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在電子設備、家具、玩具等終端消費品領域,對中國進口的依賴程度極高,而這些商品恰恰是美國民眾日常生活的剛需。在醫療領域,中國供應了美國70%的青霉素工業鹽以及50%的布洛芬原料藥。一旦中方停止對美出口抗生素、肝素等關鍵藥品,美國的醫療系統將面臨嚴峻挑戰,甚至陷入混亂。此外,在全球稀土加工市場,中國占據了八成份額。美軍引以為傲的F-35戰斗機,其生產所需的氧化鏑、釹鐵硼永磁體完全依賴中國供應;美國半導體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鍺、鎵等關鍵材料,同樣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在新能源領域,中國的影響力同樣舉足輕重,全球80%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及60%的鋰電池均產自中國。
美國醫療(資料圖)
除了進口方面的依賴,美國眾多行業,如蘋果、特斯拉、波音以及農產品等,也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以大豆為例,一旦中國停止進口美國大豆,美國愛荷華州的農民收入預計將銳減40%,該州的GDP也將隨之下降約2.3%。特朗普政府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這場貿易博弈中,并非中國離不開美國,恰恰相反,美國在諸多關鍵領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極深。如果美方執意升級對抗,最終遭受重創的,很可能是美國自身的經濟與民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