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孫甫 記者 鄭亞雷)“能站起來,這比啥都強!”4月30日上午,在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一科病房內,74歲的張大爺(化名)在家人的攙扶下邁出術后第一步。此時,距他接受Superpath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僅過去4小時。這一突破性案例不僅刷新西北地區關節置換術后下床時間紀錄,更標志著該院在“小時級康復”微創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4月23日,張大爺在家中不慎滑倒致左側股骨頸骨折。對于這位每日堅持鍛煉的老人而言,突如其來的臥床讓他的生活陷入困境。“父親整日盯著病房窗戶發呆,拒絕進食,甚至試圖強行下床。”子女回憶道。"必須站起來"的執念與“無法動彈”的現實激烈碰撞,讓這位老人陷入焦慮。骨科一病區主任孫甫團隊接診后敏銳意識到: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后需臥床3-5天,但患者心肺功能減退,長期臥床可能導致肺炎、血栓等致命并發癥。“這不僅是醫療救治,更是心理救援。”孫甫強調。
Superpath技術:毫米級切口破解高齡手術困局
4月30日,孫甫團隊采用國際領先的Superpath微創技術為患者實施手術。與傳統術式相比,該技術通過6cm切口經梨狀肌與臀中肌自然間隙進入,完整保留關節囊及外旋肌群“出血量不到100ml。”主刀醫生張大華介紹,由于未破壞肌肉結構,患者術后即刻獲得關節穩定性,麻醉蘇醒1小時后,康復師即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肌肉訓練。術后4小時,完成首次站立——這個曾被家屬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精準醫療時代成為現實。
手術的成功離不開ERAS(加速康復外科)全流程管理:術前:心血管內科聯合麻醉科優化心肺功能;術中: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減少并發癥;術后:營養科定制高蛋白膳食,康復團隊介入早期功能鍛煉。 這一模式將患者平均住院日從傳統10天壓縮至5天,實現“早下床、早康復、早出院”。
孫甫指出:“Superpath技術對術者解剖功底要求極高,需在梨狀肌間隙完成‘毫米級微雕’,這是傳統手術無法企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