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天時間的發酵,關于印巴此次交火最新更權威的消息來了!
5月7日晚,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在議會通報印巴空戰情況時聲稱,5月7日凌晨夜間巴空軍擊落了5架印度戰斗機(包括3架“陣風”、1架蘇-30MKI、1架米格-29),而且全部是由殲-10C戰機取得的戰果。目前巴方已將這個消息第一時間通過外交途徑向中國匯報,并希望同中方就當前局勢保持密切溝通協調。
盡管印度不講武德,沒打一聲招呼就直接對巴基斯坦實施了空襲,可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
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大發神威,直接擊落了5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3架被視為印度空軍王牌的法國制"陣風"戰機,這也是印度軍方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損失。
一夜過后,全世界都對巴基斯坦的防空實力刮目相看。巴鐵一出手就是王炸,一口氣干下來 5 架印度飛機!
仔細一看這戰績單,好家伙,3 架號稱 “空中貴族” 的法國陣風戰機,1 架經典米格,還有 1 架蘇 - 30,每架都是千萬級別的 “空中豪車”,摔下來那場面,當地老百姓直接免費看了場天價煙花秀。
印度空軍的裝備庫,向來頂著“萬國牌”的名頭。既有法國的驕傲“陣風”,也有俄制主力蘇-30MKI,更有老將米格系列。那36架陣風,印度寶貝得不行,還琢磨著換上自研的“阿斯特拉”導彈,想把中遠程打擊范圍從80公里拓展到110公里。
不過,這畢竟是款1979年就開始搗鼓的三代半戰機,面對新一代對手,隱身、超巡、超視距這些硬指標,似乎已經有點跟不上趟了。
至于米格戰機,尤其是米格-21,在印度空軍那更是部“血淚史”。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引進生產線,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造了一大批。誰知這飛機在老毛子手里還行,到了印度卻三天兩頭出事,被自家媒體送了個“飛行棺材”的雅號。
據說摔了快五百架,這回要是真有米格折損,大家心里都得嘀咕:到底是巴方炮火太猛,還是它自己又“想不開了”?
蘇-30MKI,二百七十多架的規模,妥妥的印度空軍頂梁柱。飛機底子不差,作戰潛力也大。然而,“印度制造”這四個字一加上,情況就變得微妙起來。比如,原版俄制AL-31FP發動機推力強勁,推重比出色。可印度非要本土組裝,還換了不少零件,發動機里頭高達54%的部件都是“印度造”。這性能和可靠性到底受了多大影響?外界嘛,一直眾說紛紜,或者說,心里都有桿秤。
它那無源相控陣雷達,號稱能看140公里遠,可精度、敵我識別,以及跟導彈、發動機的匹配,似乎總差那么點意思。有評論說得好,印度戰機往往長板夠長,短板也異常扎眼。
那么,巴基斯坦空軍哪邊呢?有意思的是,這次沖突,印度方面沒怎么咋呼擊落了巴方戰機,搞得這空戰結果有點一邊倒。
巴基斯坦空軍里頭,中國出口的型號可是挑大梁的。其中,殲-10C戰斗機這幾年越來越受巴方待見。有消息說,巴基斯坦在原來36架的基礎上又下了新單,看樣子是打算用它逐步替換掉手里的美制F-16。
殲-10C同樣是三代半戰機,可要論雷達、飛控、武器系統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比起印度的陣風乃至蘇-30MKI,據稱是有代差優勢的。一個常拿出來說的例子,殲-10C配套的PL-15E中距空空導彈,光是外貿版的射程就號稱150到200公里,甩了印度陣風改進后的導彈一大截,而且火控系統跟它是原配,配合默契。
另一款主力“梟龍”戰斗機,從2010年起就在巴基斯坦空軍服役。單看參數,比如它的KLJ-7脈沖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大概70公里,可能不如蘇-30MKI的雷達那么“亮眼”。
但是,梟龍的口碑是高性價比、維護簡單、可靠性高、綜合能力均衡,造價還不到陣風的五分之一。更關鍵的是,人家有實打實的戰績。2019年印巴空戰,據說梟龍中隊就成功壓制了印度的蘇-30MKI,甚至逼得對方沒敢發射導彈就溜了。
戰火,向來是檢驗武器成色的最佳標準,也是技術更新換代的催化劑。這次空戰的結果,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遠不只是幾架飛機的損失那么簡單。他們覺得,這些墜落的殘骸,可能意味著西方傳統軍事技術霸權,開始顯露裂痕了。
畢竟,被寄予厚望的陣風、米格、蘇-30這些明星型號,實戰中表現拉胯,難免會沖擊一些固有的技術神話。和平年代的武器威懾力,可不單單體現在閱兵場上的震天轟鳴,它更多地藏在對手參謀部作戰推演的風險評估表里。
中國軍工這些年進步神速,這是明擺著的事實。不過,也有個現實的“小煩惱”:太久沒經歷大規模實戰檢驗了。這就好比一位廚藝頂尖的大師傅,雖然能做出一桌滿漢全席,卻老沒食客來嘗菜,總覺得還差點火候。
因此,中國武器的海外出口,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獲取寶貴實戰數據的“試驗田”。通過分析這些來自真實對抗的數據反饋,能有效地幫助優化設計、改進性能、升級技術,為自家國防力量的發展積攢“經驗值”。
這五架飛機的殘骸,無意間成了個特殊的“教學樣本”。它讓相關方有機會近距離研究對手裝備的特性和潛在弱點,為自身武器系統的更新迭代,提供了千金難買的參照。真實戰場上獲取的每一組數據,都可能成為解開未來技術瓶頸的“升級密碼”。
天空的硝煙散去,墜落的不僅僅是金屬碎片,或許更是某些固有觀念的崩塌。東方雄鷹能否借此機會,進一步撕開所謂的戰略包圍圈,在未來的國際軍事舞臺上搶占更有利的地位?
這既要看武器裝備夠不夠硬,更要考驗戰略運用的智慧。未來的天空,究竟誰能說了算?答案,或許就藏在那些悄然變化的風險評估表里,也寫在每一次技術與戰術的碰撞與革新之中。
信息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外交部呼吁:冷靜克制!巴方宣布:擊落3架陣風+1架米格+1架蘇-30!莫迪徹夜“觀戰”,印方稱巴方開火致10死48傷》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439963986107074&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