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種菜、地頭喝咖啡?
在浙江平湖,
一群年輕人正在用腳步丈量四季,
用雙手塑造未來,
把農場變成理想生活樣本。
小編帶你去看看吧
在浙江平湖新倉杉青港村的智能溫室里
00后姑娘欣宇正查看番茄苗長勢
她是土生土長的平湖人
三年前,欣宇和4個小伙伴
踏上了一場“把味道找回來”的創業之旅
最初的創業契機十分簡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吃到了一個許久未曾嘗到的“有番茄味的番茄”。那酸甜可口、原汁原味的美妙口感瞬間擊中味蕾,一個種出“真正美味番茄”的夢想便在他們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這五個年輕人立刻行動起來。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專業,卻積極地向農科專家請教,到有機農場拜訪學習,還自己不斷摸索、反復試驗。從土壤改良到育苗溫控,再從病蟲防治到采后管理,筆記本上滿滿當當地記錄著無數失敗的經歷以及修正的過程。
他們把這些探索過程拍成視頻發布到社交平臺上,收獲了各地網友的鼓勵。流量在帶來關注的同時,也促使他們反思:“要是不能把一顆優質的番茄真正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那我們的努力終究只是空想罷了。”
社交賬號截圖
于是,他們重新聚焦團隊初心,讓每個家庭都能吃到健康蔬菜。那一天晚上,他們注冊電商資質,設計統一包裝,并確認了理念口號——“有機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為了與消費者建立更好的聯結,他們前往十多個國家學習優秀農場模式。歸來之后,欣宇團隊結合中國家庭的消費習慣和本土農業的實際情況,創立了“特冒頭有機農場”。
這可不只是一個種植基地,更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實驗場。就拿稻田里的咖啡屋來說,起初它只是為了給勞作后的人們提供一個短暫休息的地方,后來卻演變成親子活動、鄉村課堂、志愿交流的重要場所。此時,田園不再是與世隔絕的勞作之處,而是成為聯系交流的紐帶。
平湖新倉杉青港村“稻田咖啡”的設計圖
在運營模式方面,他們引入了“社區支持農業”會員體系。用戶提前預付費用成為會員后,就能獲得農場每周送達的蔬菜份額包。這樣既保障了農場的種植計劃,又讓會員真正融入農場的年度運營節奏之中。
蔬菜份額包
如今,“特冒頭”在全國已經擁有超過3000個會員家庭。這里的每一顆果蔬都由本地土壤孕育,當天采摘、分揀、打包后就被送到餐桌上。每一份菜箱里裝著的,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份“從土地到餐桌”的信任回應。
“回歸田園”從來不是一種逃避的選擇,而是一種敢于扎根現實的勇氣。團隊成員們始終銘記他們喜愛的一部綜藝《克拉克森的農場》里的一句話:“在鄉村生存下去,比在城市取得成功更需要智慧與堅持。”
因此,他們不斷調整生產節奏,提升品質,堅持不注水、不催熟、不打蠟,寧可產量低一些,也絕不妥協標準。欣宇說:“我們要對自然負責,對消費者負責,也要對自己曾經立下的初心負責。”
在平湖這片土地上,一群年輕人正在用腳步丈量四季,用雙手塑造未來。欣宇歡迎大家走進“特冒頭有機農場”,親身體驗有機農場的樂趣,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盡情享受那一份寧靜與愜意。
編輯|高瑜審核|趙允
來源| 農林衛視、樂享平湖、農業科技報
微信號:yanglingca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