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我和妻子結婚已經四十年了,我們是彼此的初戀,每當想起和妻子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我心里總是感慨萬千,覺得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1971年,北京知青劉麗娟,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了陜北王家溝插隊,也就是在這一年,我認識了妻子,可能是緣分,劉麗娟暫時住到了我家里。
這年我還在上初中,我放學回家,看到家里突然多了一個人,心里很疑惑,我們家好久沒有來客人了,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母親做了面條,劉麗娟吃了兩碗,我擔心面條不夠吃,只吃了一小碗。
吃完飯,我給劉麗娟騰出來一間屋子,,換上了新被褥,讓她單獨住,我和三個弟弟擠一間屋子。
說是屋子,其實就是窯洞,劉麗娟剛到我家時,有些拘謹,不愛說話,我問一句,她才回答一句,我對劉麗娟第一印象非常好,她非常有禮貌,從她的穿著打扮來看,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
我母親擔心劉麗娟吃不慣,農村的飯菜,每天單獨給劉麗娟做飯吃,家里僅剩的白面,也都全部留給了劉麗娟。
劉麗娟在我家住了半個月,才和我們一家人逐漸熟絡了起來,劉麗娟很勤快,在我家住的這段時間,幫我家干了不少農活,她干活比我還麻利,一點也不像從城里來的姑娘。
我父母也沒有把劉麗娟當外人,和劉麗娟熟悉后,我才了解了一些,她家里的情況,原來劉麗娟出生在北京一個富裕家庭,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后來被下放到了農場接受勞動改造,劉麗娟沒有跟父母去農場,而是來到了陜北插隊。
劉麗娟比我大二歲,聽了她的遭遇,我心里很同情她,不由得對她多了幾分敬佩,劉麗娟在我家住了一個月時間,就搬到了知青點。
知青點距離我家很近,我經常帶著弟弟到知青點蹭飯吃,我和插隊知青關系都不錯,經常給他們送菜吃,有時候,家里做了好吃的,我也會邀請劉麗娟到我們家一起吃。
1974年,劉麗娟來我們村插隊已經三年時間了,我們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年劉麗娟招工回到了城里,因為當時我在縣城讀高中,劉麗娟走得匆忙,我們都沒有來得及見一面。
劉麗娟走的時候,給我留了一封信,還把她最喜歡的一支鋼筆送給了我,在信里,劉麗娟向我表達了感謝,我按照劉麗娟給我寫的地址,寫了好幾封,但是,我沒有收到劉麗娟一封回信。
1974年,我高中畢業后,和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選擇了到部隊當兵,只是讓沒想到的是,下連隊時,我被分到了炊事班,我在炊事班養了三年豬,1977年選擇了退伍。
我在部隊當兵的時候,也嘗試聯系過劉麗娟,但是,一直沒有她的音訊,1977年我退伍后,剛好趕上了恢復高考,雖然我并沒有多大把握,但是,我還是報了名。
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我又復讀了一年,1978年,我以高出錄取分數線三十分的優異成績,考上北京一所大學,我也成了我們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去北京上學之前,母親給我做了一身新衣服,這是我第一次穿新衣服,老鄉知道我要到北京上學,給我家送來了雞蛋和糧食,還給我湊了五十八塊錢,我心里很感動,想著有一天,我出息了,一定要好好報答父老鄉親。
1978年9月,我拿著老鄉送我的三十個雞蛋和三十塊錢,獨自一人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看著車窗外的風景,我心里五味雜陳。
在北京上學期間,我也在四處打聽劉麗娟的下落,可能是命中注定,我在校園里,居然見到了劉麗娟。
1979年,在學校組織的詩歌朗誦比賽中,我見到了許久未曾見面的劉麗娟,當時劉麗娟也參加了比賽,我看到劉麗娟的時候,有點不敢相信,比賽結束,我和劉麗娟私下見了一面,她請我吃了飯。
原來,劉麗娟回城后,搬了家,所以她才沒有收到我的信,她也給我寫過很多信,但是我都沒有收到,后來我才知道,是隊長私自把信扣下了,至于其中的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沒想到劉麗娟和我報考了同一所大學,而且她還比我早一年入校,這次相遇,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我主動向劉麗娟表了白,她并沒有拒絕我。
1984年,我和劉麗娟結了婚,婚后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如今我和妻子都已經退休,兒子事業有成,經營著兩家公司,這些年,兒子在老家陸陸續續蓋了十幾所希望小學,給村里修了路,我和妻子雖然很少回去,但是,每次回去都會受到老鄉熱情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