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5月5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聲明稱,對在所謂“專屬經濟區”作業的中國“探索三號”科考船實施了攔截,南海局勢再度升溫。這一事件背后,菲律賓國內政治博弈暗流涌動,尤其是杜特爾特相關事態的發展,與南海風波相互交織,引發廣泛關注。
在此次事件中,菲律賓方面對中國“探索三號”科考船提出諸多無端指控。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宣稱,該船在其認定的“專屬經濟區”內開展“非法海洋科研活動”,且“航行軌跡異?!?,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航行自由原則。然而,事實真相并非如此。中國“探索三號”科考船作業區域位于南海九段線內,這是中國依據歷史權利和國際法所主張的管轄海域。菲律賓所謂的“專屬經濟區”,依據的是其在2024年11月單方面通過的《海洋區域法》。這部法案將中國黃巖島、南沙群島等海域非法納入其管轄范圍,完全無視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的歷史事實和法理依據,也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共識,其合法性根本站不住腳。
馬科斯(資料圖)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上臺后,一系列內外政策引發國內諸多不滿,其支持率出現明顯下滑。據相關數據顯示,在近期的民意調查中,馬科斯的支持率與執政初期相比大幅降低。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困境,通貨膨脹等問題影響民眾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馬科斯政府試圖通過對外強硬姿態來轉移國內民眾視線,緩解政治壓力。南海問題便成為其“操弄”的對象。在對待中國科考船作業一事上大做文章,甚至不惜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進行攔截,同時頻繁與美國等外部勢力互動,試圖借助外部力量在南海爭端中為自己“撐腰”。在近期的美菲軍事互動中,菲律賓積極配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在南海開展聯合巡邏等軍事活動,這種行徑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菲律賓國內圍繞前總統杜特爾特的局勢出現重大反轉。2024年3月,杜特爾特被逮捕并移交海牙國際刑事法院,這一事件在菲律賓國內引發軒然大波。民眾對馬科斯政府的這一做法極為不滿,支持杜特爾特的民眾紛紛舉行集會活動表達抗議。杜特爾特執政期間,在國內推行鐵腕禁毒政策,雖然在人權方面受到部分國際勢力指責,但在打擊國內販毒網絡、維護社會秩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菲律賓國內擁有大量支持者。隨著事件發展,菲律賓參議院出現重要動向。以伊梅?馬科斯為代表的部分參議員提出,逮捕杜特爾特的行為“不合法”,要求追究涉事政府官員的責任。
伊梅?馬科斯(資料圖)
伊梅?馬科斯此舉背后存在復雜的政治考量。一方面,伊梅與弟弟馬科斯在政治理念和權力分配上存在分歧,通過為杜特爾特發聲,她試圖向杜特爾特家族及其支持者示好,增強自己在國內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鑒于馬科斯政府目前面臨的諸多困境,伊梅可能在為馬科斯家族未來的政治發展留有余地。一旦馬科斯政府在后續選舉或政治博弈中失勢,伊梅與杜特爾特陣營的“和解”姿態,或許能為家族挽回部分政治局面。
此外,杜特爾特的律師團隊掌握了關鍵證據,為其翻案提供了可能。國際刑事法院對杜特爾特案件的管轄權本身存在爭議,菲律賓在2019年已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按照相關規定,該法院對菲律賓此后發生的案件不應具有管轄權。而且,杜特爾特被捕過程中存在程序違法問題,警方在逮捕時未獲得菲律賓最高法院的審批,屬于非法操作。若這些證據被有效運用,杜特爾特極有可能在9月前重返菲律賓。倘若杜特爾特成功回國,無疑將對菲律賓國內政治格局產生重大沖擊,馬科斯政府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政治挑戰。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中,若杜特爾特派系能夠在選舉中獲勝,掌握更多政治資源,馬科斯政府此前推行的一系列親美政策,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與美國的緊密勾連,可能會受到極大阻礙。
馬科斯(資料圖)
南海局勢關乎地區和平穩定,中方一直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致力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南海爭端。中方始終要求菲律賓恪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停止在南海的侵權挑釁行為。馬科斯政府應認清形勢,以菲律賓國家和民眾的長遠利益為重,摒棄通過制造外部沖突來轉移國內矛盾的短視做法。一味地迎合外部勢力,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不僅無法解決菲律賓國內的經濟、政治問題,反而會使菲律賓在地區事務中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損害菲律賓與周邊國家,尤其是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地區國家都期望看到南海成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菲律賓應回歸理性,與中方共同努力,推動南海局勢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