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費一顆子彈就獲得了比英國更多的權益!”當清朝中美首次經貿談判成果《望廈條約》的墨跡未干,美方代表顧盛便急不可耐地向華盛頓邀功。而中美經貿談判的首席代表耆英正急著將“顧圣”改為“顧盛”來避諱。與此同時,美方的測繪人員攜帶《望廈條約》的抄本北上勘測長江航道,他們終于實現了波士頓商人的暢想——“撞開紫禁城大門”。只是撞開大門的不是蒸汽船,而是遭遇降維式打擊后清廷下跪的膝蓋。
準備
美方:準備充分,條約與大炮并行
中方:疲于應付,防民之變,槍口對內
“英國人的勝利,正是星條旗飄揚的契機?!碑敗赌暇l約》簽訂的消息傳到華盛頓,國務卿韋伯斯特興奮至極。他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彌補美國鴉片販子在林則徐禁煙運動中損失的辦法。隨即,韋伯斯特就找到總統泰勒商討對華貿易政策。此前,鴉片戰爭中美國將軍加尼率東印度艦隊來中國沿海護僑時,曾致函兩廣總督要求享有最惠國待遇。不過,兩廣總督并未予以理睬。《南京條約》的簽訂無疑重新燃起了美國人的興趣。
在總統約翰·泰勒與國務卿韋伯斯特會面的晚些時候,他向美國國會發表了特別咨文。約翰·泰勒建議國會撥款支持政府派出代表與中國談判。
1843年5月,美國國會大廳內,國務卿韋伯斯特簽署了著名的《韋伯斯特訓令》,任命顧盛為特命全權公使赴華。這位43歲的政客從波士頓港啟程時,隨身攜帶的不僅是泰勒總統的親筆信,還有東印度艦隊四艘戰艦的調動令。國務卿韋伯斯特給顧盛下達訓令,要求他全力保證中美簽訂條約。
此時的大清,已經陷入數千年專制統治未有的大變局中。在以往與周邊民族的沖突廝殺中,中原王朝并不總是獲勝,然而卻也是互有往來,長期對峙中不算完全落于下風。此次與西方列強的對峙中,清廷第一次體驗到了碾壓式的打擊。英軍僅僅只用2萬兵力便橫掃了清國的海岸,這種恥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戰爭損耗的白銀更是覆蓋了清朝全年的財政收入,清廷要再戰可是一分錢都拿不出了。但,讓人疑惑的是,面對廣州三元里的抗英事件,道光帝卻批示:“民心可用,然不可縱”。此時的皇帝還沒有意識到,在這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中,時刻將民眾置于對立面正是其潰敗的根本原因。
策略
美方:武力威嚇——心理戰——間諜
中方:拖延——糖衣炮彈——放任不管
1844年2月,經過數個月的航行,顧盛抵達澳門南灣?;蛟S是有意展示艦隊的威力,顧盛命令四艘戰艦在媽閣廟前鳴放21響禮炮。炮聲驚飛了白鷺,中國漁民們倉皇避讓。當晚,四艘戰艦還在珠江口進行巡航,蒸汽機的轟鳴聲驚得沿岸清軍連夜向總督急報。
隨后,顧盛遞出了一封“謙恭”的照會。“敝國總統切望與中華大皇帝平等相交。”但附帶的條約草案卻暗藏殺機——“美國軍艦可自由巡查中國領海”。
顧盛一行到達澳門時,對于如何與清朝地方官打交道并不熟練,他的照會自然也沒有翻起多大的波浪。兩廣總督程矞采面對這些遠道而來的“蠻夷”,深知清廷不可能在槍炮上爭勝,于是采用了傳統的“糖衣炮彈”模式。他命令屬下將價值5000兩的景德鎮陶瓷、象牙折扇、龍井茶等物品贈送美方,希望以此拖住對方,直至軟化對方。然而,程矞采還是低估了顧盛一行人的“原則”。
很快,眼科醫生出身的傳教士伯駕就為顧盛帶去了天大的好消息:“今天治愈了程大人的白內障,他透露朝廷最怕洋人要求進京。”伯駕的情報成為顧盛談判的關鍵切入點。關于禁止洋人進京,其實始于道光帝。他曾在鴉片戰爭期間嚴令:“夷船敢至天津,督撫提鎮皆斬!”
利用“怕洋人要求進京”這一點,顧盛照會兩廣總督程矞采要求“北上覲見皇帝簽訂條約”。程矞采拖延三周才回復“天朝撫馭外夷,向無此例”。殊不知,這正是顧盛索要走的下一步棋。
1844年5月,失去耐心的顧盛使出一記絕殺。他命人將“布蘭迪瓦恩號”軍艦涂裝成外交使船,揚言“若三十日內未獲皇帝接見,將親率艦隊赴天津呈遞國書”。與此同時,伯駕借著為新兩廣總督耆英治療眼疾的機會,有意無意地向總督透露:“英法艦隊正在馬六甲集結”。這一下子讓耆英慌了神,他在日記中寫道:“夷人勾連,恐成合縱之勢?!避姍C大臣穆彰阿甚至連夜急令耆英:“速往羈縻,務阻其北竄?!?/p>
6月18日,天下暴雨,這一天美方翻譯裨治文騎馬沖入普濟禪院,將蓋有星條旗火漆的信函擲在談判桌上:“若不簽約,七日后的潮汛將帶來更多軍艦!”珠江口隨即傳來隆隆炮聲——實為美艦在進行“日落禮炮”演練,卻被清方誤認為開戰前兆。
簽約
美方:兼顧現實,放眼未來
中方:完全抓不住要害
7月3日的澳門望廈村談判桌上,雙方展開最后交鋒。
美方要求將茶葉出口稅壓至每擔1.5兩(僅為英國征稅的1/120),耆英以“閩浙茶農必反”力爭,最終顧盛同意定為2.5兩。與此同時,為“避免刁民誣陷美商”,顧盛還精心包裝了領事裁判權??尚Φ氖?,先前為總督治療眼疾的伯駕還在一旁添油加醋:“去年廈門民人誣告美商羅伯茨傷人,若依中國連坐法,恐傷和氣。”此外,美方還在條約中塞入“設立醫院教堂”條款。耆英居然沒有看透美方背后意圖,以為此款無關痛癢,全部應答。而此時,耆英的眼科醫生兼高級間諜伯駕已在澳門訓練了20名傳教士醫生。
當耆英顫抖著右手蓋下印信時,他不知道,他剛剛不經意間就完成了清朝時期中美的首次經貿談判。而此次談判條款已經再明確不過地顯示:“清廷跪了”。
條約簽訂次日,美國商船“女獵人號”便憑借新獲特權,將價值20萬銀元的鴉片卸在上海吳淞口。船主福布斯在日志中得意寫道:“我們沒開一炮,卻拿到了比英國人更豐厚的禮物。”條約簽訂后5年,美國對華貿易額從1845年的950萬美元飆升至1850年的2350萬美元,清廷“以妥協換穩定”的策略徹底失敗,外交體系崩塌,為19世紀末“門戶開放”鋪平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