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女排號稱是副攻打天下,不過攻勢排球發展到今天,如果我們把寶完全壓在副攻的快攻和戰術攻基礎上,顯然是不太契合實際的。對我們來說,副攻的進攻必須要有,不過始終不能占據主導地位,副攻在攔網環節的任務只會越來越重要,而我們過去秉承的進攻配比:主攻40%+副攻30%+接應30%其實也說明副攻的進攻不會像邊攻那樣對整個比賽的走向起決定性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萬梓玥、單琳倩、陳厚羽、王奧芊中占據先機的應該還是萬梓玥、單琳倩和陳厚羽。畢竟,有過成年組比賽經歷的隊員,對整個比賽的對抗性有著最為直接的感受和認識。王奧芊的身體條件非常出眾,不過,前幾位也不差,副攻有出眾的身體條件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真正打出來,副攻需要的時間不會短。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僅僅靠王媛媛一位老將帶隊顯然還是挺冒險,集訓其實完全可以讓楊涵玉、高意、王文涵這些中生代隊員進隊相互競爭一下,壓力與動力從來都是并存的。雖然趙勇在國家隊是打副攻的,不過作為長年替補,是否能夠真正把場上經驗有效的轉化為執教經歷,誰也不好說。所以,盡管有五位副攻,我覺得還是人數不太夠。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接應位置。本屆國家隊首期集訓在接應位置上選擇了三位隊員,龔翔宇、楊舒茗、范泊寧。從里約奧運會前龔翔宇在國內聯賽橫空出世得到了郎導的重視,并且讓她主打了瑞士精英賽獲得了最佳接應,從而擠掉了當時競技狀態低迷的正牌接應曾春蕾,在里約奧運會上和張常寧、楊方旭共同支撐起中國女排右翼之后,龔翔宇基本就是這位位置的唯一人選。
東京周期中,因為惠若琪退役,小主攻人才匱乏,張常寧轉到小主攻位置,而楊方旭因為傷病退役,前不久剛剛大婚,也恭喜這位中國女排的勞模隊員。東京周期的龔翔宇基本處于無人可換的尷尬境地。即便老將曾春蕾狀態回升之后和她聯袂出戰,但是說到底,這個位置的實力深度比起我們的主攻和副攻來說還是差距太大。小宇屬于全面型接應,前排能打戰術攻,強攻也有一定水準,攔網能力不俗。后排防守卡位不錯,一傳在經過整整一個奧運周期的打磨之后已經非常到位。其實郎導讓她走全面型接應的路子非常睿智,因為她的二號位強攻和世界一流接應相比還是差距明顯,不過小宇勝在全面,因為中國女排的邊攻一旦游離于一傳體系之外,將對整個隊伍的技戰術打法帶來巨大的改變。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看不出誰有博斯科維奇、艾格努、瓦爾加斯、哈克這樣能夠獨立于一傳體系承擔調整攻并且維持高效率的接應隊員。河南隊的段夢可身高一米九八,網前的進攻力量也很不錯,但是她同樣撐不起河南隊右翼的調整攻任務,河南隊本賽季很多時候在渡輪方面其實是由蔡曉晴來完成的。天津女排引進瓦爾加斯讓我們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都見識了一線接應的網上實力,不過國內女排的接應其實這么些年都沒有太過出眾的隊員涌現。山東隊孫杰打了很多賽季了,河南隊段夢可也已經成為主力接應,廣東隊陳佩妍高開低走,2022年世錦賽作為替補接應卻沒有機會登場,其后回歸母隊也開始走邊攻切換路線。可以說,我們的女排接應隊員大多屬于進攻有點實力,但是沒有絕對實力,不過身體協調性不錯,接兩三輪一傳還是能頂住的。
這就給國家隊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標準信息,中國女排的接應不接一傳是不可能的。總的來說,我們的四人接一傳體系要比歐美流行的雙主攻+自由人的三人接一傳體系來到更加適合我們,主要還是因為接一傳的人數多,每一個輪次可以根據每一輪的戰術安排合理的調配接一傳的隊員。而且,當個別隊員一傳手感欠佳時,場上能夠相互彌補。所以,龔翔宇這么多年坐穩國家隊主力位置不是沒有道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