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以后,很多小麥種植戶向我們反映銹病發生嚴重,銹病是小麥種植中一種重要病害,在銹病流行區域,小麥一般會減產15~20%,嚴重田塊也有絕收情況,小麥銹病主要還是表現在葉片、莖稈等上,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病害。
一、小麥銹病種類
小麥銹病可以分為葉銹、條銹、稈銹病,三種銹病表現有所不同,常常有混合發生情況。
小麥葉銹病:主要發生葉片上,葉片上呈現橘紅孢子,并無規則分布在葉片,呈現圓形或橢圓小麥葉銹病是三種銹病中發生面積最大、分布最為廣泛的銹病,對于小麥生產影響也較大。
小麥條銹病:主要也是表現在小麥葉片上,主要表現葉片上形成花斑,或者形成黃色孢子堆,孢子成熟后可能散發黃粉。
小麥稈銹病:主要表現部位為莖稈和鞘部等,一般表現深褐色孢子堆積,出現排列無規則紅斑,嚴重時葉片正反面也不會被侵染。
二、小麥銹病發生原因
小麥銹病為專性寄生真菌病害,主要是以夏孢子形式傳播與生存,主要隨氣流傳播,也可以以菌絲體形式潛伏在小麥上伺機發病,小麥銹病的夏孢子是可以實現遠程氣流傳播的,甚至可以實現幾百公里傳播而不失活,借助風力傳播是其主要手段,小麥發病與自身對于銹病抵抗力有關系。
如果在一個區域種植易感銹病品種較多,往往是容易引起銹病爆發的,加上銹病病菌在不斷產生新的“小種”,所以有些即便抗病的小麥,也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后喪失對于銹病抗性。
環境因素葉決定這銹病的發生,這主要還與濕度、溫度等有關系,特別是近段時間江蘇、安徽等地雨水較多,有利于銹病發生,在溫度方面,三種銹病發生條件不同,條銹病發生適合溫度15度上下,葉銹病在20度時比較適合,稈銹病發生一般發生在20-25度,麥地積水頻繁,葉片氮肥施用過多貪青,都有利于小麥銹病發生。
三、小麥銹病的防治的方法
選擇抗銹病品種:我們發現小麥對于銹病的抗性是不同的,所以選擇抗性品種還是降低銹病傳播概率的,對于銹病流行的區域,可以定期更換品種,減少銹病繁殖的寄主,減少菌體傳播,防止銹病蔓延,這幾天有農戶發一張疑似“抗銹病指示物小麥”圖片給筆者,筆者發到“水清農場”等進行探討,水清老師等認為這是某些抗銹病小麥一種指示性狀,這種品種具有抗銹病能力,在受到銹病病菌侵染時,會表現出受刺激應激抗病反應,出現黃斑,這種情況下是不需要施用藥劑防治。
抗銹病小麥指示性狀
科學田間管理:適當換茬有利于銹病控制,及時清理麥麥樁有利于減少菌體寄生,特別是當前對于秸稈不能隨意焚燒情況下,建議盡量減少秸稈田間長時間堆積,同時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對于氮肥過多貪青的田塊,后期建議噴施磷鉀源庫等補充磷鉀,提高抗病能力。
化學藥劑控制:銹病的防治主要還是在發生初期進行防治,防治藥劑主要以三唑類殺菌劑為主,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氟環唑、戊唑醇、苯甲丙環唑等,特別是戊唑醇這個藥劑,在抽穗揚花期防治赤霉病效果也都不錯,安全性較高。
關于銹病防治藥劑,有部分專家表示加入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效果更好,這些殺菌劑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如果在赤霉病發生嚴重區域或已發生赤霉病,這類藥劑有增加禾谷鐮孢菌產生DON毒素風險,如果是抽穗前,還是可以正常混配使用的。來源:網絡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