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戰區”網站近日的一篇報道,介紹了美國海軍星座級護衛艦的最新進展。這款護衛艦的首艦在開工兩年后,只完成了10%的項目進度,這讓許多美國網民十分不滿。對于這一消息,有網民在“戰區”網站的報道評論區發帖稱:“這真是可恥,我懷疑這個項目是否應該就此取消。雖然我們確實需要這些艦艇,但這個項目似乎是徹底失敗了。我認為我們應該考慮先從意大利購買兩艘FREMM,然后加入他們的FREMM升級版項目,或者從日本購買最上級護衛艦。”
其實不光星座級護衛艦遭遇困難,首艦FFG-62,2022年開工,到今天只完成10%的建造任務。兩年多才完成了10%的建造任務,這速度跟蝸牛爬差不多。星座級護衛艦進展速度之所以慢,是因為他的設計圖紙存在很多問題,等于是一邊設計一邊建造,這對建造來說是個很大的麻煩。此外,美國給沙特建造的MMSC護衛艦,目前也是問題多多,原計劃2023年底交付。結果首艦直到今天也未能下水,美國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在軍艦建造過程當中,沙特不停地提出新要求,導致軍艦的建造進度拖慢。
美國軍艦(資料圖)
目前,美國僅有的幾家大型造船廠,而且每一家都面臨嚴重的生產能力問題。生產速度緩慢,甚至因為財政問題,遲遲難以交付。美國造船業衰落源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美國政府取消了對商業造船業的補貼,認為市場會自行調節。但結果是,美國造船廠在國際競爭中迅速失去優勢,大量商業訂單流向了亞洲造船廠。隨著商業造船的萎縮,美國造船業開始嚴重依賴軍用訂單,整體規模大幅縮減。
更糟糕的是,美國造船廠還面臨著嚴重的人員短缺危機,熟練工人流失速度比雇傭速度快得多,離職或退休的技術工人數量居高不下。即便投入大量資金,也難以解決這一問題。五角大樓2025年僅計劃訂購6艘新軍艦,還打算減少訂購數量來處理積壓訂單,可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局面。除了造艦,美國艦艇設計也出了大問題。冷戰結束時,美國海軍有1200名設計人員,如今卻僅剩下300人。
美國造船業極度萎縮(資料圖)
2024年度,中國新接船舶訂單量占全球70%,手持訂單量占59.04%,完工量占55.7%,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一方面,中國產能與技術的“雙輪驅動”。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2倍,擁有13個大型造船廠。中國已實現電磁彈射、智能船舶系統等重大技術突破。另一方面,中國軍民融合的產業生態。中國通過“模塊化異地協同建造”“造船+金融”等創新模式壓縮工期,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可將艦艇建造周期縮短40%。
中美海軍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對美國不利的變化,只是美國不愿意承認,還一直利用媒體為自己打掩護,俄羅斯媒體《軍事評論》沒有給美國保留臉面的意思,在近日的報道中有意“泄露天機”,講出了目前美國海軍面臨的實際情況。根據俄媒的推算,中國海軍成為“世界第一海軍”,還有至多10年時間,再快一點,可能只需要7年時間。根本不需要打一場戰爭,只需要等著美軍自己讓出制海權,畢竟到那時,美國已經沒有能力維持其海軍規模了。
美造船廠(資料圖)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華爾街日報》4日發布獨家報道稱,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陸軍正在組建新的機動部隊,以“應對在印度-太平洋地區與中國可能發生的沖突”。《華爾街日報》對他的采訪側重美陸軍在戰略上如何“針對中國”。克拉克宣稱,中國的“激進行為”已使該地區環境變得更加危險,現在是“非常時期”。他還舉例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島周邊開展的演練“已是司空見慣”,而在5年前還想不到中方會考慮采取這樣的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