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遷房越來越不受歡迎?拆遷戶直言:有三大缺點令人難以接受!
回遷房從“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咋破局?幾十年前,拆遷對不少人而言,那可是能改變命運的大好事。靠著拆遷補償款,好多人搬進城市新房,搖身一變成了城里人。可如今,城市化進程加速,房地產市場愈發成熟,回遷房的問題卻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就說北京西城區的王阿姨,2018年她家老舊小區改造,能選貨幣補償或者回遷安置房。當時鄰居們都覺得回遷房“實惠”“省錢”,都選了回遷房。結果今年初王阿姨拿到鑰匙,直呼“回遷房真不如拿錢買房”,這話說出了好多拆遷戶的心聲。中國房地產協會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全國回遷房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回遷房業主滿意度才63.7%,比2024年同期還降了7.8個百分點。回遷房咋就從人人羨慕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了呢?小編這就給大家嘮嘮。
先說說區位劣勢。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回遷房大多建在城市邊緣或城鄉結合部,交通不便,配套設施也差。2024年全國主要城市回遷房項目,73.2%都在五環外或者遠郊區,到市中心平均得花1.5小時。上海的劉先生,回遷房在六環外,上班倆小時,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成了難題,這區位差,住著能舒服嗎?
建筑質量也讓人揪心。回遷房建設里“偷工減料”的事兒不少。住建部數據顯示,2024年抽查的487個回遷房項目,156個都有質量問題,占比高達32%,像墻體開裂、滲水、管道堵塞這些問題太常見了。成都的趙女士,房子剛交付就發現墻面裂縫、衛生間漏水,找開發商,人家還以“回遷房標準不同”為由拒絕修復,這不是坑人嗎?
物業管理也是一團糟。北京建筑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中國物業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表明,回遷房小區物業服務滿意度才57.3分,遠低于商品房小區的83.6分。物業費和服務不對等,天津的李大爺說,他們小區物業費每月3.5元/平方米,不算便宜,可垃圾沒人清理,公共區域衛生差,電梯還老出故障。全國回遷房小區物業費收繳率才68%,遠低于商品房小區的92%,低收繳率讓物業公司沒動力服務,小區環境越來越差。
產權爭議也是個麻煩事。回遷房有限售期,部分地區還得住滿一定年限才能賣,這產權限制讓回遷房流動性差,市場認可度低。武漢的張女士,回遷房要五年后才能上市交易,還只能賣給本地戶籍居民,選擇權大大受限。住建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回遷房二手交易量僅占二手房交易總量的4.7%,產權不清晰、交易限制多是主要原因。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所報告也指出,各地回遷房政策不一,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回遷戶后續交易困難重重。
社區融合也不容易。回遷房社區居民構成復雜,和周邊社區融合困難。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城市社區融合度研究報告》顯示,回遷房社區融合指數才61.2,遠低于普通商品房社區的82.7,居民信任度、互助行為和社區認同感都低。重慶的周先生說,他們小區像個“孤島”,和周圍商品房小區幾乎沒互動,這既影響生活質量,又拉低了回遷房市場價值。
不過,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探索新拆遷安置模式。北京2024年開始試點“貨幣補償+共有產權房”模式,拆遷戶能用補償款買政府提供的共有產權房,享受3 - 5折優惠,到2025年3月,超60%的拆遷戶選了這方案。上海推出“拆遷貨幣化安置+租購并舉”政策,鼓勵貨幣補償,還提供5年過渡期租房補貼,政策實施后,上海拆遷戶選貨幣補償的比例從2023年的31%上升到2025年的57%。
回遷房問題反映出城市更新中的深層次矛盾。中國人民大學王教授覺得,根本原因是城市資源分配不均和治理體系不完善。清華大學李教授認為,長遠看回遷房可能成新的“城市更新對象”,解決好回遷房問題,關乎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回遷房問題更嚴重。2025年初湖南某三線城市調查顯示,回遷房空置率高達27%,回遷戶寧可空著也不住。專家建議,未來城市更新要更注重拆遷戶需求,提供多元安置方式,提高回遷房建設標準,加強監管。
回遷房問題不只是住房問題,更是社會公平和城市發展問題。政府、開發商、居民得一起努力,才能改善回遷房現狀,給居民更宜居的環境。你對回遷房啥看法?有沒有親身經歷或者身邊朋友遇到過回遷房問題?
本文章由齊家小編整理發布,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系小編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