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 張小玲 歷經數月攻堅,作為城市“地下動脈”的龍華區泗黎路(觀光路-黎泰路)改造工程庫坑段1578米雨水箱涵近日順利完工。本次工程旨在解決困擾庫坑社區多年的內澇問題,提升區域排水能力,治理內澇解民憂。
據介紹,泗黎路(觀光路-黎泰路)改造工程位于觀瀾街道,線路全長約4.1千米,規劃紅線寬60米,設計速度為主線50千米/時,輔道30千米/時,采用城市主干道標準。其中龍華大道庫坑段(水圍小區-白花河)道路東側規劃有2.2*2.0米及4.0*2.5米雨水箱涵1578米,目前已完成全部設計雨水箱涵結構施工。
新建箱涵設計排水標準為暴雨重現期5年,4.0*2.5m箱涵較原明渠提升排澇能力4~5倍。項目團隊在施工前期利用BIM技術建立地下管網的三維模型,通過碰撞檢測功能,系統自動掃描箱涵結構與周邊管線的多處潛在沖突點,提前進行設計優化,避免影響后續施工工期。針對地下錯綜復雜的給排水、燃氣管線網絡,項目團隊創新應用BIM技術進行三維模擬預演,精準定位管線沖突節點,并制定科學遷改方案,提前完成關鍵管線改造工作,為后續箱涵結構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龍華大道為城市主干道,車流量大、交通繁忙。施工前,項目團隊通過多部門協同,提前制定交通疏解方案,科學規劃施工場地布置,優化施工組織流程,最大限度壓縮占道時間,減小對周邊居民群眾的影響。在與地鐵22號線庫坑站交叉段施工中,進行實時智能監測、嚴格控制開挖與支護,以確保基坑結構安全。
今年春節過后,項目團隊需要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完成近1000米雨水箱涵施工,面臨工程體量大、工期緊張、節后勞動力組織困難等多重挑戰。為確保2025年4月15日關鍵節點順利達成,團隊科學統籌、周密部署,通過優化施工組織、加大資源投入、強化過程管控等舉措,全力保障工程按期高質量完成。一是采用流水作業和平行作業相結合的方式,高峰期8個工作面同時施工;搶抓2-3月黃金施工期,合理安排白夜班連續作業,全天候施工不停歇,有序高效推進箱涵施工。二是針對路口、管線等特殊部位,組織專家組現場指導,制定方案,集中力量將施工難點逐個擊破。三是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同步增加管理人員,認真落實各項安全管理要求,并制定值班表,全天候進行檢查督導,做好各項安全措施。
箱涵作為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成將大幅提升片區排水能力,有效應對極端降雨,減少內澇發生頻率和影響范圍。通過消除道路積水問題,實現汛期交通暢通,大大改善周邊居民出行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