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馬上就要斷水斷糧了。”在一艘被扣押在廣州南沙水域的外籍貨輪上,能說流利中文的緬甸籍船員雙手合十,眼中滿是感激,“真的非常感謝你們送來應急物資!”
近日,廣州海事法院聯合廣州市總工會、廣州黃埔國際海員俱樂部,在廣州海事局沙角海事處海巡船的全力協助下,為多哥共和國籍“RAMBLER STAR”(中文船名“泰達”)雜貨船送去緊急補給,1000多斤、300多件救援物資,成功化解了8名船員飲食短缺的危急狀況。
故事還得從2024年12月的驚險一幕說起。
那時,“泰達”輪突發全船斷電,在航道上瞬間失控。禍不單行,失控的“泰達”輪與一艘利比里亞籍集裝箱船“CA NAGOYA”(中文船名“名古屋”)輪在一分道入口水域發生激烈碰撞,左舷船首出現嚴重破口。
盡管打撈公司迅速展開應急處置,但由此產生的作業費用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2025年1月,廣州海事法院根據打撈公司提起的扣押船舶申請,依法將“泰達”輪扣押于桂山島。
4月11日,為應對珠江口強風惡劣天氣預警以及保障船舶、船員安全,“泰達”輪被移泊至南沙天后宮臨時候泊區。
誰曾想,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泰達”輪上共有8名船員,其中7名來自緬甸,1名來自印尼,但近期突然被船東停止供應生活物資!廣州海事法院得知情況后立即登輪檢查,看到的一幕令人揪心:船上冰箱空空如也,僅剩2天口糧和4天飲用水,船員們每天只能吃兩頓飯,甚至連飲用水源也是靠接取的雨水。
更棘手的是,此刻距離“五一”勞動節假期只有不到36小時,物資運輸、人員調配等都將面臨巨大困難,補給難度將成倍增長。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跨國救援就此展開。
法院趕忙多方奔走,經不懈努力,廣州市總工會表示愿意提供緊急救助,這讓船員們的物資供應看到了希望。然而要成功將救援物資送上外輪并非易事,運輸船舶調配、登輪證件辦理、物資檢驗等一系列難題接踵而至。
時間不等人,每一秒的延誤都可能讓船員陷入更深的困境。法院工作人員連夜與海事、邊檢、海關等相關部門協調溝通,最終成功開辟出一條綠色通道,為物資運送鋪平了道路。
4月30日下午,南沙碼頭見證了一場“生命快遞”的出發。海員俱樂部率先將物資運送至廣州港南沙集裝箱一期碼頭,緊接著與廣州海事法院、廣州市總工會工作人員組成的臨時搬運團隊,一點點地將物質搬運到海巡船上。1小時后,海巡船靠近“泰達”輪,船員們涌出船艙熱情招手。接過物資后,船員們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致謝。
一場跨越國界的暖心救援,不僅解了外籍船員們的燃眉之急,更傳遞了中國司法的溫度與擔當。
來源:廣州海事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何雪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