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海虹橋高鐵站又現攔門事件”的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據“目擊者”稱女子“攔門”等老人,網友群情激憤,紛紛指責當事人破壞公共秩序。然而鐵路部門深夜通過官方微博澄清,事件并非“攔門”,而是乘客身體不適,急忙下車時被車門夾住,工作人員協助其脫身。
一場烏龍事件背后暴露的網絡亂象不禁讓人深思,到底是誰在帶偏網友?
情緒先行不可取,謠言需理性對待。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人們往往容易被最初的信息所引導,進而不假思索地發表看法。事件中,自媒體為吸睛引流,截取15秒視頻,配上“又現攔門”等極具煽動性的標題,刻意煽動公眾情緒,誤導輿論走向。許多網友在未了解事件全貌時,便化身“網絡判官”,僅憑模糊視頻和片面言論,就對當事人進行口誅筆伐。謠言止于智者,真相需要耐心。近年來,“鍵盤斷案”屢見不鮮,盲目跟風指責不僅傷害當事人,更擾亂網絡秩序。面對熱點事件,我們不妨多點耐心、少些武斷,讓“讓子彈飛一會兒”,等待官方的權威通報。
流量至上不可取,責任擔當方為本。這起烏龍事件的發酵,網絡平臺難辭其咎。在“上海虹橋高鐵站又現攔門事件”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平臺任由該話題登上熱搜,為不實信息的擴散提供了便利。網絡空間不是流量收割場,熱搜更不該成為謠言溫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平臺亟須完善審核機制,加強對熱搜話題的溯源管理,避免片面信息誤導輿論。同時,網民亦需保持清醒,不盲目跟風傳播,避免成為謠言的“二傳手”。唯有平臺與用戶齊心守責,我們才能共同營造一個真實、客觀、理性的網絡環境。
法治自律不可偏,清朗空間需共建。常言道“三人成虎”,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更不是情緒的隨意宣泄場。謠言的危害不容小覷,它可能會擾亂社會秩序,傷害無辜之人。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造謠傳謠的懲處力度,對于惡意傳播虛假信息的賬號,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公眾則需不斷提升媒介素養,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參與網絡討論,自覺抵制不實信息,讓網絡空間風清氣正。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構建清朗網絡生態,既需要監管部門依法亮劍、平臺企業完善機制,也離不開每位網民的理性發聲。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網絡亂象,營造一個清朗、和諧的網絡空間,讓網絡真正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有益平臺。(簡艷)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