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8日訊 5月8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作風深化 改革創新”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養老服務和區劃地名工作改革創新專場,介紹2025年在養老服務和區劃地名方面創新思路和落實舉措。
聊城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武俊方介紹,在養老服務方面,聊城市進一步深化“醫養結合”,推進“多院合一”。鼓勵“醫辦養”。推動醫療機構向醫養結合型機構轉型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多種模式轉型為醫養結合型機構。目前,聊城市茌平區人民醫院正在對老病房樓進行改造提升,將醫院的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有機融合,以醫帶養、以養補醫,實現資源共享、服務銜接,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專業規范、方便可及、綜合連續的健康養老服務。項目建成后可提供養老床位304張。支持“養辦醫”。山東民康養老股份有限公司開辦東阿曙光醫院,以康復、中醫、慢性病管理等為特色,既能充分滿足養老機構老年人醫療需求,又能為周邊老年人提供相關服務,養老機構入住率達到90%。今年,聊城計劃繼續鼓勵支持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利用現有場所,增設醫療機構,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提高養老機構服務水平,滿足醫療實際需求,讓家人放心、老人安心。
優化幸福食堂發展模式,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強化考核評估。目前,聊城共有幸福食堂441處,主要包含養老機構拓展服務、餐飲企業掛牌、黨群陣地服務拓展、基層黨支部領辦4種類型,已累計服務老年人528萬人次。今年將加強幸福食堂績效評估,對幸福食堂服務質量實行量化管理,引導幸福食堂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發展送餐服務。針對行動不便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依托社會組織、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多種力量,積極推進上門送餐服務,今年,計劃在臨清開展試點,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嵌入地名文化。2024年,在高新區先鋒社區幸福食堂開展了試點工作,在幸福食堂懸掛鄉村記憶、聊城印象、古城記憶等老照片,普遍受到老年人歡迎。今年計劃進一步推廣,創新地名文化進幸福食堂,讓每一位走進食堂的居民,都能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時,感受到家鄉地名文化的獨特魅力,讓幸福食堂真正成為居民們的 “幸福驛站”。
建設“家庭養老院”,把專業化養老服務送入家中。建設家庭養老床位。2025年,聊城計劃引導大型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鼓勵有需求的家庭積極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對其居家環境關鍵區域或部位進行適老化改造,按需求安裝網絡連接、緊急呼叫、活動監測等智能化設備,并視情配備助行、助餐、感知類老年用品。山東健康集團聊城公司積極發展居家上門服務,打造“小康到家”服務品牌,為老人提供居家上門康復、居家照護、就醫陪診、上門助浴、輔具租賃等服務,老人無需出門,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健康、醫療和生活服務,目前服務人次已達320余人次。推動“家政+養老”。鼓勵家政企業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豐富養老服務項目,拓展養老服務內容,增強養老服務功能。古樓街道向陽社區引進陽光大姐家政公司,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社區嵌入式“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康復理療、休閑娛樂等免費服務,同時設置幸福食堂,為老年人提供物美價廉的“放心餐”,深受群眾歡迎。
閃電新聞記者 趙赫 聊城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