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印巴短暫交火一事,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印度突然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出手,屬實超乎外界的想象。
畢竟,印度常年以進口“萬國牌”軍火為主,表面上看似不錯,實際上難以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制戰機和俄制戰機,完全是不同的作戰系統。
這就代表著雙方無法進行有效互通,印度飛行員駕駛美制和俄制戰機升空之后,還需要使用語音才能進行溝通,無法實時同步信息。
更別提印度進口的武器裝備,與巴基斯坦進口的中國武器裝備。
完全不在同一水平。
結果還真沒有意外發生,印度六架戰機被擊落,屬于情理之中。
根據最新的消息,一名巴方高層表示,雙方一共派出125架戰機,持續進行一個小時的戰斗,但印巴雙方的戰機均沒有離開本國領空。
導彈交火距離一度超過160公里。
最終以印度損失六架戰機而告終。
【印度陣風被擊毀,殲10CE不容小覷】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印度戰機會墜毀在該國本土,而不是墜毀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
對此,巴基斯坦總理表示,那些曾經說印度在常規戰爭中,已經遙遙領先巴基斯坦的人,昨晚,他們清醒過來了。
如今他們知道了,巴基斯坦同樣擁有常規作戰能力,而且還擁有核力量。
言外之意就是說,誰說印度的戰斗力比巴基斯坦強?
巴基斯坦不僅有實力,還有核武器。
通過此次印巴短暫交火之后,雙方罕見熄火。
而印度空軍此次也相當于給殲-10做了一次免費的宣傳。
說到這,就要從印巴之間的恩怨詳細聊一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打了數十年,大多數時候都是小打小鬧。
像此次這樣大動干戈,還是比較罕見的。
按照常理來說,如此大規模沖突,背后往往都隱藏著重大的政治目的。
常見的目的有三種。
首先,轉移國內矛盾。
每個國家內部都有矛盾,尤其是政府在進行較大改革遇到巨大阻力的時候,就需要想盡辦法來轉移老百姓的注意力。
2014年,莫迪當選為印度總理之后就想大改革。
于是就在2016年,提出三項重要改革,破產法、廢鈔令、統稅制。
就拿廢鈔令來說,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印度高層的貪腐情況是比較嚴重的,由于印度網絡支付比較落后,整個社會都是以現金交易為主。
老百姓也習慣了日常持有現金,所以就不知道那些貪腐的高層究竟都多少錢。
這個時候怎么辦?
很簡單,那就是廢鈔。
廢鈔令規定,廢除印度國內500盧比、1000盧比這兩種面值的紙幣。
手里持有這種紙幣的人,需要在50天內將其存入銀行。
或者去銀行兌換成新發行的貨幣,否則一概作廢。
如果你手持大量舊鈔兌換新鈔,必須說清楚資金來源。
尤其是存款超過25萬盧比的印度高層和家屬。
都會因此遭到調查。
【印度提出廢鈔令,得罪不少人】
如果你是一名印度高層,手中有1000萬盧比現金,無論如何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兌換成新鈔。
而印度規定了,超過25萬盧比就會面臨調查。
而這些印度高層想要洗白,至少需要40個人前往印度銀行進行兌換,只要這40人里邊有一個人舉報你,那你就完蛋了。
既然無法兌換,印度高層就選擇直接扔掉或者燒掉。
所以,莫迪的廢鈔令威力是很大的。
在兩個月內,印度國內流通總額86%的紙幣,直接成為廢紙。
但是那些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巨額賄賂的印度高層,又不可能坐以待斃。
必然會想辦法阻撓廢鈔令推進。
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煽動老百姓抗議,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老百姓的利益也會蒙受損失。
比如說有的印度老百姓沒有銀行賬戶無法及時兌換,有些企業需要在短期內換錢,繼續投入到生產。
結果還要面臨調查,這一調查自然就遙遙無期。
他們自然會對莫迪的廢鈔令感到不滿。
這個時候,莫迪為了讓廢鈔令順利推進,就需要轉移印度本土的矛盾,比如挑起印巴之間的矛盾。
當印度人轉移注意力之后,鬧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廢鈔令就可以順利推進。
其次,提高支持率。
包括印度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屬于“黨派政治”,政黨為了獲得足夠多的選票,就要煽動“民粹”。
這個時候,如果對周邊那些與自己不對付的鄰國,開始針鋒相對。
就會出現支持率上升的情況。
就像美國每次大選之際,對華態度都會變得無比強硬,是同樣的道理。
最后就是國際博弈。
比如中國和巴基斯坦開通中巴經濟走廊,一旦這個經濟走廊全面貫通之后,對美國和印度是極為不利的。
這個時候,美印就會聯手搞破壞,而中巴經濟走廊恰好需要經過克什米爾。
所以印度就會在這個地方搞事情,想要阻撓中巴合作。
可是如今印度沒有較大的改革,也不需要轉移矛盾。
另外印度也沒有進行什么大選,沒有必要煽動民粹,獲得支持率。
而且眼下國際局勢的發展,與印度也沒有直接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故意把事情鬧這么大,屬實讓外界有點想不明白,印度究竟要干什么。
事情的起因大家都清楚了,那就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擊事件。
造成至少28人死亡。
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干的,但是卻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
隨后印度就對巴基斯坦動手,撤銷向巴基斯坦公民簽發所有簽證。
暫停對巴基斯坦人的簽證服務。
【印巴局勢失控,印度針對巴方】
緊接著還關閉了印度河上游的四座大壩,切斷了巴基斯坦的水源。
而巴基斯坦是一個農業國,70%的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都是依賴上游的印度河。
一旦印度關閉大壩,巴基斯坦整個國家的農業都要受到影響。
于是巴基斯坦就對印度發出警告,關閉大壩就等同于對巴基斯坦宣戰。
畢竟,巴基斯坦被切斷水源之后,所有農田都會面臨枯竭的情況。
這不是要所有巴基斯坦人的命嗎?
巴基斯坦自然會和印度玩命。
說實話,君明認為美國就已經夠缺德了,沒想到印度比美國還要缺德。
如果我們也效仿印度的做法,那整個東南亞國家都得對中國下跪。
別忘了,青藏高原可是素有“亞洲水塔”之稱,所有大江大河的源頭幾乎都在我國的西藏。
如果我們以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威脅,東南亞國家、印度、孟加拉國都得向我們下跪。
不下跪,就要切斷他們的水源。
其實了解南亞局勢的都知道,印巴之所以經常出現摩擦,就是因為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地區的問題源起于二戰之前,當時沒有印度,也沒有巴基斯坦這個國家。
那個時候印度的地理名字就和東南亞一樣,東南亞是一個地理名稱,而不是一個國家。
當時的印度是由無數個土邦組成,所謂的邦其實就是規模比較小的國家。
由于印度有那么多的邦,管理非常不方便。
于是英國在殖民印度的時候,就把他們組合在一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英屬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英國實力大打折扣。
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于是“主動”讓印度獨立。
前面我也說過,所謂的印度不過是由多個邦組成,他們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
難以組成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信仰不同。
有些土邦信印度教,有些信伊斯蘭教,還有一些信基督教。
它們壓根就無法組成一個國家。
于是當時的英國總督就提出一個建議,按照宗教信仰劃分國家,這就是所謂的“蒙巴頓方案”。
這個方案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信仰印度教的土邦組成一個國家,叫做印度。
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組成一個國家,叫做巴基斯坦。
就這樣,原來的“英屬印度”被劃分為兩個國家,分別是巴基斯坦和印度。
雙方對于大部分地盤沒有任何意見,唯獨在克什米爾產生分歧。
由于克什米爾地區大部分老百姓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但是這個地方的土邦“國王”卻信仰印度教。
原因還和英國有關。
克什米爾地區的老百姓信仰伊斯蘭教,要讓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擔任國王,英國可能不太好統治。
于是英國人就扶持信仰印度教的人當了國王。
明擺著就是告訴此人,如果想要坐穩國王的位置,就必須依靠英國,如果不按照英國的意見行事,隨時可能下臺。
結果伴隨著英國實力驟降之后,想讓印度獨立成兩個國家,然后在克什米爾就遇到難題了,信仰印度教的國王想要加入印度,而普通老百姓想要加入巴基斯坦。
畢竟,他們信仰伊斯蘭教。
隨后雙方就爆發沖突,將克什米爾一分為二,印巴各自都控制了一部分。
而克什米爾地區控制著印度河的源頭。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自然要爭奪克什米爾地區,都想全部占領該地區。
對于印度來說,有兩個原因。
首先,克什米爾是印度有名的山區,可以保障國家安全。
山區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僅是可以藏匿武器,還屬于易守難攻。
你只需要在山區挖一些山洞,將導彈之類的武器藏在山洞中,敵人就很難摧毀。
而且面對蜿蜒崎嶇的山路,大多數現代化武器都難有用武之地。
比如說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在山區就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
只要你在一個小山頭上部署軍隊,敵人就難以將其攻占。
等到敵人爬到山頭之后,也許防守部隊早已撤離。
想必大家應該聽說過,廣西的“十萬大山”吧,那些山里藏幾百萬士兵,一點問題都沒有。
哪怕每名士兵手持小米加步槍,就算你擁有現代化武器。
想要攻占這片區域,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所以,克什米爾對于印度來說,十分重要。
其次,克什米爾連接著中亞地區。
【克什米爾,是印巴必爭之地】
印度想要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周邊的中亞地區就是它想要染指的地區。
而克什米爾恰好屬于連接中亞的要點。
比如說,印度想要和哈薩克斯坦做生意,如果通過克什米爾地區,距離將會大大縮減,距離縮減之后,運輸成本自然會減少。
如果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則需要通過海路將商品運輸到伊朗的港口。
然后再通過陸路運輸到哈薩克斯坦,這個運輸成本太高了。
而巴基斯坦恰好就可以通過克什米爾限制印度的出口貿易。
正是基于這一點,印巴才斗了數十年,幾乎每年都會爆發摩擦。
此次交火的規模就是近50年來最大的一次。
在此之前,規模較大的兩次,一次是1990年,還有一次是2019年。
這兩次的沖突,巴基斯坦分別擊落印軍兩架戰機。
此次一次性干掉印度六架戰機,估計除了莫迪的臉有點綠之外,就連歐洲軍火商的臉色也不太好看。
更別提此次巴基斯坦出動了殲-10CE戰機,印度飛行員這是冒著生命危險,免費給中國殲-10做了一次宣傳。
從此之后,誰還敢小瞧中國的武器裝備?
沒人敢。
但是回歸到印度本身來說,君明思來想去,實在是想不通,印度為何要對巴基斯坦動手。
而且是明知己方實力不足的前提下,還有對巴基斯坦動手。
難不成是那股“三勁”發作了?
這就像當初教員所說的,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通,印度為何要打我們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如果說這是所謂陰謀、大棋、或者印度要針對中國。
君明也可以將其強行關聯在一起,但是這不切合實際。
我看不出印度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究竟能給中國帶來多大的損失?
能造成多大的障礙?
別忘了,印度壓根就沒有所謂戰略部署,更沒有任何深意,此舉更像是裝杯。
畢竟,三哥一向都是裝杯的時候,感覺自己很拉風,一旦遭到當頭一棒之后,瞬間就有點懵了。
否則遭到巴方當頭一棒之后,印度為何閉口不提要進行報復?
還不是因為印度已經認清現實。
原來中國殲-10CE的實力如此強大,那中國的殲-20和六代機,豈不是逆天的存在。
想到這一點,印度還敢報復嗎?
當然不敢。
【此后無人再敢小瞧,殲10戰機】
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都不敢對巴基斯坦齜牙咧嘴。
除非印度空軍裝備了F-35,也許才會卷土重來。
但是德軍曾經駕駛臺風戰機,在演習中正面擊敗美軍F-22。
而殲-10C曾經正面擊敗過臺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視為,殲-10CE遇上F-35,未必就沒有贏面。
因此,印巴之間的博弈不僅僅是雙方的政治博弈,更是中西武器裝備性能的比拼。
這次殲-10可是讓全球感到不可思議。
如果將來擊敗了印度空軍裝備的F-35,那么殲-10將會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屆時,估計會有更多的國家,排著隊要采購殲-10。
對此,咱們完全可以大手一揮,獎勵三哥250盧比的宣傳費。
希望未來還可以多給殲-10做宣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