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量中國文物到國外展出,向全世界宣揚中國文化。但唯有64件文物已有明文規定,絕不能到國外展出,因為每件文物價值都價值連城。
比如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在64件文物中排名第44位。之所以極為珍貴,原因之一就是這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件,甚至連其出土過程都極為離奇。
1970年工人正在挖地基,卻發現了一個古樸的陶甕。盡管已深埋地下多年,但精美的造型仍然無法掩飾。
陶甕高度接近1m,直徑約80cm,打開后發現里面還有大量金銀珠寶,瓷器,錢幣等各項珍貴文物,其中最多的就是金銀器。
隨著挖掘的深入,人們發現了大量類似陶甕,從這里挖出來的文物已接近2000件,尤其是找到的一件鑲金獸首瑪瑙杯更是精美異常。
從陶甕及鑲金獸首瑪瑙杯的造型上,看起來極像是西域的產物,但和它一起出土的器具卻都能輕易考證出唐朝的身份。因此有專家猜測,這大概率是從西域傳過來的,以貢品的形式進獻給唐朝皇帝。
專家這樣解釋也有道理。當時的唐朝人喝酒是以我們目前常見的杯子為主,但像瑪瑙杯這樣的造型,古希臘人曾廣泛應用,后來逐漸流轉到中亞西亞等地,而那里剛好是我們所稱的西域位置。
酒杯的尾端采用了羚羊的造型,鼻子前方又進行了鍍金處理,明顯是受到了古希臘文化的影響。
但這件酒器又有一定的中華文明風格,可以符合中國人的飲酒習慣。獸首鑲金鼻是個可取下的塞子,是為了方便人們倒酒之用。
最絕的就是雕刻這只酒杯的匠人,充分利用了原石的天然造型。酒杯主體為一塊紅瑪瑙,其紋理層次本就分外鮮明,色彩純正。匠人利用瑪瑙的材質,顏色和紋理,選取合適的角度,讓獸首的一切都纖毫必現,這就難得可貴了。
該酒杯的出土迅速引起了專家的重視,人們希望從該酒杯上猜測當年大唐時期的興盛程度,以及外來文化對唐朝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酒杯會如此寶貴的另一個原因之一。
臺北博物館的專家從來陜西博物館參觀,對這件杯子贊不絕口。臺北故宮中有三塊國寶,分別是一塊肉,一口鍋,一顆白菜,但都遠不及這只鑲金獸首瑪瑙杯。
幸運的是這件文物因為常年埋于地下,躲過了八國聯軍和侵華日軍的搜刮,并在70年代重回中華文明的懷抱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