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原著中,唐僧這個人物太不討人喜歡了。
我承認曾經被他夜里為猴子縫制虎皮裙的情節感動過,然而,這其實是電視劇改編的情節,原著中并沒有這樣的描寫。
真實情況是,猴子被唐僧從五行山下解救出來后,路上打死一只虎,親自剝了虎皮將就圍在身上遮羞,后來在陳老翁家借了針線,自己縫制的虎皮裙。
并且,當時悟空趁著唐僧沐浴,順手扯了他脫下的長袍穿上,再在外面圍了一圈虎皮裙。唐僧洗完澡看到悟空的裝扮,夸贊的同時又不好意思地表示,如果猴子不嫌衣服殘舊,這長袍就給他穿了。
也就是說,猴子赤身裸體從五行山下出來后,唐僧就沒想過拿一件舊衣服給徒兒先遮遮丑,還是人家自己想辦法辦妥這件事。
唐僧在電視劇中的暖男人設一下就崩了。
后面,唐僧動不動就眼淚長流,婆婆媽媽的表現也特別多。有時還對猴子冷嘲熱諷,沒有一點大唐高僧的風范。按照書中所述,他取經時已經31歲了。一個大老爺們哪怕再不會武功,表現也不該這樣膿包。
所以我嚴重懷疑《西游記》作者的私心,捧一踩一,用唐僧的無能反襯孫悟空的無所不能。
小說中唐僧還有一個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他堅持的“不殺生”理念,多次雙標。
他剛出發取經不久,路遇猛虎,被獵戶劉伯欽所殺,“鋼叉尖穿透心肝,霎時間血流滿地”。見此情景,唐僧沒有對慘死的老虎哀悼,只說了一句:“造化!造化!這只山貓,夠長老食用幾日。”
后面孫悟空也一棒打死老虎,“被打的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唐僧目睹這一幕,也沒有斥責孫悟空殺生,反而稱贊他比劉伯欽厲害,“強中更有強中手”。
而當師徒倆被六個強盜攔住索要錢財,孫悟空一怒之下將他們全部打死。唐僧見狀勃然大怒,指責孫悟空:“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孫悟空辯解:“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你哩。”唐僧道:“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兇。”
合著螻蟻、飛蛾是命,老虎就不是命?打死壞人是行兇,打死老虎就不是在行兇?
之后孫悟空降妖除魔,打死很多妖怪,唐僧大多時候都選擇了默許。
而白骨精為吃唐僧肉,三次變幻成人形接近唐僧師徒。孫悟空憑借火眼金睛識破其詭計,三次將其打死。唐僧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斥責,甚至念起緊箍咒,不顧師徒情分,執意將孫悟空趕回花果山。
這些情節表明,在唐僧心中,妖怪、動物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存在明顯的等級差別。當前兩者威脅到人的安全時,他對其被殺持容忍態度。
但對徒弟殺人的行為,唐僧一直采取零容忍。
他的這個底線卻在女兒國被自己破了。
唐僧師徒行至女兒國時,唐僧和八戒誤飲子母河中水,不久就腹痛難忍,后聽當地人解釋,才知道是懷孕了。
對于懷孕的事實,八戒被迫接受,只要求去請一個手輕的穩婆接生,唐僧第一反應卻是要打胎。書里描寫,三藏哼著道:“婆婆呵,你這里可有醫家?教我徒弟去買一貼墮胎藥吃了,打下胎來罷。”
此時腹中的生命雖然尚未成型,但在佛教的觀念里,生命自孕育之初便已存在,打胎無疑是殺生之舉。
唐僧沒有絲毫猶豫,迫不及待想打胎的舉動,與他平日里堅持不殺生的人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雖然當時唐僧又痛又怕,情有可原,但其行為邏輯的矛盾性,還是給人留下了“雙標”的觀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