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透亮,雨就潑了下來。楊泗港大橋下的空地上,黑鋼琴支在塑料布搭的簡易棚里。穿雨衣的肖師傅抱著琴譜往那趕,老伴在身后直嚷嚷:“下這么大還去,淋病了咋整?
”琴鍵按下第一聲時,雨珠子正砸在橋拱鋼鐵支架上,叮叮咚咚像打拍子。
圍過來的人舉著手機往前湊,傘歪了也不管,后背很快被澆透。“這琴咋沒被淋壞?
”有大爺扯著嗓子問旁邊穿工服的小伙。“咱們這是試運營前的測試,設備做過防水!”小伙抹了把臉上的水,笑得大聲。
現場有人突然哼起《長江之歌》,跑調的旋律混著雨聲,倒比鋼琴獨奏更熱鬧。想起上個月刷到的視頻,大橋下還是堆雜物的荒地,現在竟成了“水幕音樂廳”。
據說到5月20日正式開了,這里要搞駐唱、DJ夜場,連鋼琴都是給市民隨便彈的。
“武漢人就是‘不服周’,暴雨算么事!”穿花襯衫的阿姨擠到前排,手機鏡頭對準琴手滴水的發梢。
可也有人嘀咕:“免費開放是好,就怕以后人一多,場地遭不住折騰。
”這話讓旁邊的年輕姑娘聽見了,立馬反駁:“上海有外灘露天音樂會,咱武漢有大橋鋼琴角,這才叫碼頭文化活起來了!”雨漸漸小了,橋洞頂上的水珠往下掉,在琴蓋上砸出小水洼。
琴手突然換了首《洪湖水浪打浪》,熟悉的調子一出來,好些人跟著輕輕和。
肖師傅摸出皺巴巴的紙巾擦眼鏡,說這場景讓他想起年輕時在江輪上拉二胡,江風也是這么帶著水汽往脖子里鉆。
“現在的年輕人會玩,把老碼頭變成了浪漫地兒。
”他望著遠處若隱若現的龜山電視塔,聲音低下來。現場工作人員舉著喇叭喊注意防滑,可沒人愿意走,連路過的外賣小哥都停了車,掏出手機錄像。想起前幾天看到的規劃圖,這里以后還要建濱江步道、文創市集,說不定真能成武漢新地標。
就是不知道,等正式開放后,這種說下就下的暴雨里,還會不會有即興的鋼琴聲?
雨徹底停了,陽光從云縫里漏出來,照在琴身濕漉漉的烤漆上,亮得晃眼。穿白襯衫的琴手站起來鞠躬,衣角還滴著水,底下掌聲卻比剛才雨聲還響。
有個扎雙馬尾的小姑娘拽著媽媽的手說:“下次下雨我還要來,聽鋼琴和大雨一起唱歌!”大橋下的江風吹過來,帶著股淡淡的水腥氣,混著年輕人手機里傳出的分享語音。
肖師傅收拾起琴譜,突然覺得這雨沒白淋——老武漢的江灘,好像真的在年輕人手里變了樣。城市的浪漫,從來藏在敢把日子過成詩的人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