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胖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公共健康難題。不僅是成年人,兒童肥胖率也在不斷攀升。許多家長苦惱:“孩子只是吃得多動得少,怎么就成了‘小胖墩’?”實際上,肥胖遠不只是“體重的事”。
在峣華堂中醫(yī)的理論體系中,兒童肥胖不僅是飲食問題,更與脾胃運化、氣血運行、陽氣升降等多方面因素有關。結合現(xiàn)代運動康復理念與傳統(tǒng)功法鍛煉,可以為小胖墩們提供一套更加溫和、可持續(xù)的調理路徑。
峣華堂中醫(yī)怎么看兒童肥胖?
峣華堂認為,“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五臟六腑功能尚未成熟,尤其是脾常不足。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脾弱則食物易滯、痰濕內生,久之可轉為體內脂肪堆積,形成肥胖體質。
常見的中醫(yī)兒童肥胖類型包括:
- 脾虛濕盛型:愛吃甜食,飯后腹脹,大便稀爛,體態(tài)沉重;
- 氣虛痰濕型:動不動就出汗,易疲勞,身體松軟無力;
- 胃熱積滯型:吃得多、容易餓、口臭、煩躁、面紅身熱。
不同體質需要證調理,不是“一味節(jié)食”或“盲目運動”就能解決的。
練功≠打拳頭:蔡李佛兒童體質鍛煉操
武術在中國傳統(tǒng)中,素有“養(yǎng)身防病”之功。嶺南地區(qū)的蔡李佛功夫,不僅重視實戰(zhàn)技巧,更強調“動中養(yǎng)氣、靜中調息”,主張醫(yī)武結合、動靜相濟。
在此基礎上,峣華堂特別開發(fā)了《蔡李佛兒童體質鍛煉操》,以傳統(tǒng)身法為基礎,融合現(xiàn)代康復動作,專為7-14歲青少年設計。其目的不是“練武”,而是通過科學動作引導:
- 激活核心肌群,改善“懶散坐姿”與身體重心偏移;
- 調動陽氣運行,提高代謝率,減少濕氣滯留;
- 加強脾胃氣機運行,增強肢體協(xié)調與運動耐力。
每日10分鐘,動作簡潔,安全易學,不依賴場地、不需器械,是孩子動起來的第一步。
兒童飲食調養(yǎng):不是吃少,而是吃對
很多家長以為控制體重=控制飲食,其實恰恰相反。中醫(yī)強調“飲食有節(jié)”,尤其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期,忌過饑、忌暴食、忌偏食
一些有助于健脾祛濕、調理肥胖體質的“藥食同源”食材,包括:
- 山藥:健脾益氣、助消化,可煮粥或燉湯;
- 蓮子:健脾安神。
同時,避免高糖零食、甜飲料、油炸類加工食品,建議日常飲食以清淡、溫補、易消化為原則,三餐定時,七八分飽,搭配適度活動,才是根本之道。
孩子的健康,從“體質調養(yǎng)”開始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xiàn)以下情況,家長需特別留意:
- 體重明顯超標,腹部脂肪突出;
- 經常疲倦、出汗多、不愛動;
- 飯量正常但體型持續(xù)偏胖;
- 情緒波動大、自信心下降;
這時,可以考慮在醫(yī)生或專業(yè)機構指導下,從中醫(yī)調體質 + 功法鍛煉 + 合理飲食三方面入手,進行溫和漸進式的調
編輯:彭苗
審核:李集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