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特朗普在上臺一百多天之后,終于開始對內閣進行大換血了,而這一次的洗牌結果也是令人感到非常的震驚。
特朗普確實對內閣內的兩個重要職務進行了調整和變動,其中一個明升暗降,一個罷官走人。
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兩位職位受到調動的官員則都是極端的反華派,那么特朗普為何要這么做呢?具體的人事換血情況又如何呢?
特朗普在上臺之后確實也提出了不少的政策,不過收效甚微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而這一次特朗普則是將重心放在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架構方面,對于自己內部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
在今年5月1日當天,白宮也公布了一項十分重要的人事變動此前的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將會調任美國常駐聯合國的代表。
至于空缺的國家安全顧問則是由現任的國務卿魯比奧兼任接替。
這位移民到美國的國務卿在25歲的時候就已經正式走上了從政的道路,他接連任職佛羅里達州的議員議長參議員等,甚至在2015年還曾參選過美國總統,不過終究是以失敗而告終。
在今年1月20日的的時候,美國參議院則是以99:0的投票結果確認,特朗普所提名的魯比奧成為了美國的國務卿。
看起來魯比奧的從政生涯還是走得非常順利的。
那么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特朗普為何要提名其成為國務卿呢?
其實原因也非常的簡單,要知道魯比奧實際上并非是美國本土人士,而是從古巴移民到美國的。
像是魯比奧這樣的古巴移民也不在少數,他們本身對于古巴本土的政治經濟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如果說能夠以魯比奧作為代表而被美國方面所利用,那么古巴的政局則是可能會極大程度的受到美國方面的操控。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特朗普才對他非常的看重,將其提名為國務卿用以負責管理外交事務協調國際關系。
而這一次則是直接令其榮升了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個職務的權力并不相同。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負責協調和指導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同時也能夠參與制定和執行國家的政策。
至于國務卿主要是去負責協調外交事務的,表面上來看這似乎是一次職務的升遷,然而實際的情況卻并非如此。
從深層次來看,這似乎是一次“明升暗降”。
從基本的職務方面來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能夠更好地去實行決策和政策制定的權利,也就是說可以在安全領域的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反而在國際層面的表現力則是會大大下降。
不難看出,如此的一種職務調動就是削弱魯比奧在國際層面的影響力,而逼迫其“向內兼容”,將重心放在美國的國家安全管理層面,這也不免令人感到震驚。
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對白宮內部進行大洗牌,除去魯比奧的職務調動之外,另一位則是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的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
相對來說,他就沒有那么的幸運了。
特朗普對于魯比奧的職務調動,是明升暗降,而黃之翰則是直接被罷官,離開了白宮,其政治生涯可能也面臨著無聲的終結。
從其執政生涯來看,黃之瀚是來自臺灣的“第二代華裔”,出生在美國本土。
早在特朗普首次任期之時便已經參與到白宮國家安全體系當中了,曾經擔任過特朗普的亞太事務副助卿和朝鮮問題特別副代表。
在外交層面,他確實也有一些成績所在,推動了特朗普和朝鮮最高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
然而他身為華裔,可對于我們國家的態度則是極其的“惡劣”,至于他所做的一切更是令我們感到無法忍受。
作為一名華裔,他不僅沒有對中美之間的關系起到任何的積極作用,反而還從在公眾面前散布不實言論,公開去挑戰我們國家的領土主權。
除此之外,他還以國務院的身份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之下竄訪臺灣。
簡單來說,他可謂是特朗普首任美國總統之時“以華治華”的一個代表。
黃之翰也正是利用他本身的華裔身份以及對于我們國家的了解在不斷地進行著輿論引導,以便能夠滿足美國方面的相應利益。
然而現在的情況則是發生變化了,他今后可能無法再利用自己本身的權利在輿論層面對我國帶來相應的不利影響。
他的職務被徹底地罷免,雖然說這不能代表他的政治生涯被徹底的判了死刑,可至少他今后必定會遠離美國的政治權力中心了。
就它本身在國務院的職務來看,其實對于特朗普現在的執政和外交層面的影響還頗為巨大。
那么特朗普為何要將其直接罷免呢?其實主要的一個原因可能也是媒體方面的輿論影響。
此前美國方面發生過所謂的“泄密”事件,而黃之瀚作為一名華裔自然是首當其沖的背了黑鍋。
媒體方面認為其本身就是一個“兩面派”,背地里可能會替中國所辦事,至于此前的泄密事件,很有可能就是他所主導的。
對于本身就不怎么信任華裔的特朗普而言,這一次則徹徹底地找到了理由,將其罷免。
當然這些只不過是擺在明面上的信息而已,實際上特朗普這一次的人事調動可能另有深意。
可以看到的是,特朗普在上臺之后確實是信心滿滿。
在國內層面他提出了不少的政策,對美國的經濟市場情況進行調整,而在國際層面,特朗普更是驚人言論頻發。
然而這一切并沒有起到相應的預期效果,特朗普也不得不轉變戰略,至于這一次對于人事層面的調整,或許就是特朗普策略轉向的最好證明。
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魯比奧還是黃之瀚,他們二人確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著極高的“反華情緒”。
這樣的一種特性可能并不符合特朗普的考量。
在此前的任期當中,特朗普確實非常善于利用輿論層面的武器,而任用這些帶有反華情緒的官員也能夠讓美國達成既定的目的。
不過現在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了。
輿論終究只是輿論,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本身有自己的客觀考量,會對這些輿論的信息進行甄別,輿論層面的煽動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引導無法對于我們國家的根本利益帶來沖擊,反而還會讓美國受制其中。
這也相當于美國被這些極端反華分子所綁架,損害美國本身的利益。
特朗普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不再像以前那樣任用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來攻擊我們國家,而是要撤銷這些人員的極端立場,卸去失控的枷鎖,轉而在“強硬當中尋求緩和”。
簡單來說,這可能就是特朗普正在對中美關系進行所謂的重新校準。
當然,保持一定的競爭仍然還是主基調。
在公眾面前,特朗普想必還是會維持一貫的對華強硬姿態。
可是在實際操作當中,特朗普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中美關系的重要性。
畢竟現在中國在國際層面的影響力確實太大了,無論是貿易科技還是地緣政治層面,中國的影響力都不可忽視。
如果說仍然沿用之前的那番策略,在政治和經濟層面直接與中國進行對抗,并且利用輿論方面來擴大影響,恐怕無法滿足美國的既定利益,而現在則是要恰當的處理和我們國家之間的關系。
撤銷那些帶有著反華情緒的極端分子,才能夠更好地為美國與中國后續的一些事物開展,留下斡旋的空間。
這便是特朗普“可控博弈”的第一步。
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始針對于國家安全事務體系架構來進行調整,對白宮的內部官員進行“大洗牌”。
這一次他不但罷免了黃之瀚,而且還對魯比奧進行明升暗降。
其用意也是非常的明顯,一方面特朗普確實急切需要更為有能力的官員來幫助自己。
至于另外一個方面,特朗普也需要重新對中美之間的關系進行校準和調節,撤銷那些帶有著激進情緒的極端份子能夠更好的將主導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這并不代表著特朗普對于我國的態度有所轉變。
相應的競爭或者說是“博弈”可能還會持續,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像以前那般的直接莽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