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超預期下降,削弱了市場對勞動力即將惡化的預期。
根據美國勞工部周四發布的數據,5月3日當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下降13,000至228,000人,低于市場預測的230,000人,結束了紐約州春假期間的申請數量短暫飆升的情況。
與此同時,4月26日當周,持續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衡量就業情況的代理指標—也下降了29,000至187.9萬人,好于預期的189.5萬人。
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下降,表明就業市場仍具韌性,與CEO們不斷發出的警告形成鮮明對比。自新冠疫情以來,首申人數一直在20萬-25萬的健康范圍內波動,表明企業仍然不愿解雇在疫情期間難以招募的員工。
關稅陰云密布,威脅勞動力市場
盡管就業數據堅挺,但關稅威脅正迅速成為勞動力市場頭上懸掛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周措辭異常直接地指出:“到目前為止宣布的關稅增加遠遠大于預期”,并警告“如果持續下去,它們可能導致通脹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
分析認為,這種罕見的明確警告應該引起每個投資者的注意。當美聯儲主席公開討論失業率上升時,通常不是假設性討論,而是對已經在數據中看到的趨勢表達擔憂。美國一季度GDP萎縮0.3%,部分原因是企業急于在特朗普關稅生效前進口外國商品,擾亂了正常的貿易模式。
勞動力市場崩潰,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企業高管們不斷警告商業環境惡化,但數據顯示仍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這種矛盾情況能持續多久?
表面上看,勞動力市場仍堅如磐石,但下方的裂縫正在擴大。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上周的一項調查顯示,4月份制造業就業仍然低迷,并指出“裁員是主要工具,表明減少人頭變得更加緊迫”。
Workday、陶氏化學、CNN、星巴克、西南航空和Meta等公司今年都已宣布裁員計劃。然而,整體而言,這些裁員規模相對有限,尚未在全國就業數據中產生顯著影響。
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確實已經導致公司不愿增加雇員,使失業者經歷更長時間的失業期。最新非農報告顯示,4月份失業率維持在4.2%,但失業期中值從3月的9.8周躍升至10.4周。
特朗普政府削減聯邦政府勞動力的舉措—由Elon Musk領導的效率部門(DOGE)推動—將何時影響每周失業數據仍不明確。然而,根據媒體的報道,聯邦政府削減人員的影響已經顯現,遠不局限于華盛頓特區地區。
對投資者而言,勞動力市場可能是最后一個崩潰的經濟指標。盡管失業申請數據暫時保持穩定,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損害了美國國內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增加了經濟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認為,商業和消費者調查中顯現的疲軟最終會傳導到失業救濟申請、通脹和就業報告等實際數據中。這不是“是否”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