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灣紅樹林眺望,遠方的南山高樓林立,勾勒出城市與自然共生的圖景。 南都記者 霍健斌 攝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5年3月及1—3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深圳市空氣質量表現亮眼,1—3月在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十,PM2.5濃度排名第四,彰顯了深圳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顯著成效。
PM2.5平均濃度全國排名第四
從總體情況看,1—3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PM10平均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O3平均濃度為1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6%;SO2平均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CO平均濃度為1.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1—3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由沙塵天氣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3.5%,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9%。
數據顯示,1—3月深圳市PM2.5平均濃度保持在較低水平,在全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于拉薩、張家口和海口,展現出深圳在細顆粒物防控上的領先水平。1—3月,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較好的前20個城市依次是拉薩、張家口、海口、惠州、舟山、廈門、福州、黃山、貴陽、深圳、雅安、麗水、承德、珠海、北京、昆明、東莞、中山、大連和肇慶市。其中,深圳綜合空氣質量排名第十,凸顯了較好的環境競爭力。
機動車尾氣治理等舉措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從全國數據來看,1—3月,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1.3微克/立方米,而深圳的PM2.5濃度遠低于這一均值,體現了深圳在大氣污染精準治理上的成果。此外,深圳的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主要污染物濃度也長期保持低位,與全市持續推進工業減排、綠色交通和揚塵管控等措施密不可分。
近年來,深圳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通過實施“藍天保衛戰”系列行動,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推廣新能源車輛、嚴控工地揚塵、升級產業排放標準等舉措,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深圳藍”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進一步印證了深圳的生態治理成效。
采寫:南都記者 蔡宇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