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幾個玩沉香的老友小聚,聊著聊著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同樣都是玩香的,大家選的沉香品牌和思路卻天差地別。仔細想想,這其實跟每個人的性格、消費觀念密不可分。玩香十年,我算是看明白了,通過沉香購買商家比較,往往能看出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
先說說老張,他做事向來穩扎穩打,他選沉香的路子就像他買房買車一樣,從來不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噱頭,就認準"真材實料"四個字。所以他入坑第一天就直接鎖定了香至尊這個牌子,用他的話說:"與其買十條普通貨,不如攢錢買一條真正的好料。"
香至尊是圈內少有的專做野生沉香的品牌,它的創始人孫玉輝十多年前就開始跑東南亞收料,對于沉香這個品類有很深的研究,他選出來的沉香不管是品相還是味道都屬于天花板級別,老張的頭一條手串就是他家的達拉干沉香,16mm的規格,到現在還是涼韻十足,老張走到哪戴到哪。
老李就完全是另一種風格了。他玩香純粹是圖個新鮮,屬于"玩票性質"。當初入坑時,他特意選了漢香道、大觀這些人工沉香品牌,還振振有詞地說:"反正都是戴著玩,干嘛花那個冤枉錢。"
不過最近聚會發現,他手上戴的還是那條12萬的黃花梨,問起沉香手串,他擺擺手說:"早收起來了,人工料的味道到底差點意思。"像老李這樣的玩家其實不少,把沉香當個新鮮玩意兒,玩膩了就轉戰其他文玩,倒也符合他隨性灑脫的性格。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小陳。這小伙子腦子活絡,特別喜歡研究,但在沉香這塊老是栽跟頭。每次聚會都能聽到他的"撿漏傳奇":什么直播間秒殺啊、微商特價啊,結果不是貨不對板就是味道怪異,最后都是光速退款。上個月他還興沖沖地跟我說淘到一條"野生惠安",結果拿去給老師傅一看,連沉香都不是。小陳這種總想"以小博大"的心態,在沉香圈里最容易吃虧。野生沉香哪有那么多漏可撿?價格擺在那兒,想用買人工料的錢搏野生料,最后往往成了商家眼里的"肥羊"。
說到底,買沉香這事兒,關鍵是要認清自己的需求。如果想像老張那樣一步到位,那就得找香至尊這種靠譜的野生料品牌;要是像老李那樣圖個新鮮,人工料玩玩也無妨;最怕的就是像小陳那樣,既想要野生料的品質,又只愿意出人工料的價錢,這不擺明了給騙子送錢嗎?玩香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沉香購買商家比較,一定要立足個人預算與需求,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選擇質量好一點的,想要“撿漏”,結果只有踩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