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華人博主在社交平臺上發起了一個熱門話題:“在加拿大,為什么不能在自己家門口打Uber?”
這條提問激起了無數華人網友熱烈討論與故事分享。
前腳剛走,后腳就被break-in
評論區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分享了自己親身經歷,有人則感慨出遠門有時真的是防不勝防!但無論分享的故事如何,幾乎所有華人的結論都驚人一致:“不要!尤其是出遠門去機場,無論是Uber、Lyft,還是其他網約車軟件,統統都不要在家門口叫車!”
比如,一位加拿大老留子A對此表態:“千萬不能!我叔叔一家上次就是打Uber去機場,人還沒過安檢,家里的警報就先響了。前腳剛走,后腳就被人break-in。”
而且,據這位老留子表述,她叔叔家住在Toronto French School附近,那一帶算是多倫多治安較好的區域,結果小偷對此根本不懼!
另一位華人網友B也表示:“真的要注意,我家也算是治安不錯的‘富人區’,結果一回國,家里就被掏空。雖然都裝了保安系統,但一點用都沒有。搞得我現在都不敢再住獨棟了......”
住在獨立屋的網友C更是分享了自己曾經打Limo網約車去機場的驚魂經歷。當時,剛出門1分鐘,家里的防盜報警就響了,還好網友的老公在家,及時報警,阻止了這場鬧劇的發生。
她回憶說:“司機一上車就確認我是不是去機場,然后開始用他自己的語言一直打電話。”
由此看來,司機當時八成是正和同伙密謀break-in。也是從那之后,網友都選擇把車約在家附近,司機離開后自己再悄悄走回家。
網友D也想起了自己打車奇怪的經歷,“我之前有一次拉著箱子打Uber,全程沒說話,結果司機突然問我是不是去機場。我說沒有,是去朋友家,他就立馬閉嘴了。”聽著是不是有點毛骨悚然?
不止是華人網友們的敘述,Global News也曾報道過一名Uber司機Jackie Gordon Wilson先是把客戶送去了機場,在1個小時后,立馬返回了此客戶的住家地址,試圖硬闖偷竊。
好在這戶人家安裝了攝像頭和警報器,Wilson觸發警報后只得作罷,隨即離開了現場。但他并未就此罷休,而是轉而前往另一戶人家,成功入室并將屋內財物洗劫一空。
幸運的是,該區域許多住戶都安裝了監控設備,警方最終很快將Wilson逮捕歸案。
大溫是入室盜竊的重災區
入室盜竊在加拿大非常常見,尤其是人口相對稠密的城市。
比如在華人比例超過的一半的大溫地區列治文市,犯罪活動地圖顯示,從2025年年初至5月1日,已發生了57起住宅入室盜竊案;而在2024年全年,該類案件的總數高達223起。
至于溫哥華,根據溫哥華犯罪地圖系統的數據計算(因系統限制無法顯示總數),以West Broadway為中心、方圓5公里范圍內,僅在過去四周內,就發生了多達45起住宅入室盜竊案件。
面對上述種種案例與數據,“出遠門不打的”早已成為了加拿大華人多年心照不宣的共識。
比如,網友E就分享了自己的出行護家攻略:“我們一般出遠門時都會趁沒人注意,提前把行李偷偷搬上車。到出發時間,就悄悄地離開,誰也不打招呼。如果是去機場,也都是朋友之間互相接送,盡量低調。”
不過,對于這種“隱身式出行”,網友F表示,悄摸出遠門還是遠遠不夠,一旦遇上每周必備的倒垃圾環節,只要你的垃圾桶沒擺出去,別人一下子就認出你家沒人了!
網友G也對此復議:“沒錯!我之前的鄰居回國三個月,就拜托我每周幫她把垃圾桶推出去,甚至還會放些垃圾進去,制造‘有人在家’的假象。她還專門設置了晚上自動亮燈幾個小時,有時甚至通過攝像頭遠程播放音樂,就是為了不給小偷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除了網友們分享的建議,小編也總結了幾條出遠門防盜建議,供大家參考:
1. 避免在出行平臺上透露“家空”的信息。打車時不要直接說“去機場”或“我們全家要出遠門”。可以說“去市區”或“朋友家”,模糊行程。聊天中也避免透露家中無人等敏感信息。
2. 制造“家中有人”的假象。使用定時燈光、廣播音樂等方式讓房子看起來有人居住;請鄰居幫忙收信、清理門前落葉;車道上盡量停一輛車;避免在社交媒體上實時“打卡”暴露你不在家。
3. 出行前強化安防。檢查門窗是否完全鎖好,特別是陽臺、地下室等角落;安裝監控攝像頭,如Ring、Arlo,并開啟移動偵測通知;若無設備,也可貼上“本處24小時監控”字樣進行心理震懾。
4. 使用打車服務時可選擇步行至街角再叫車,避免暴露具體住址;搭車后不與司機討論個人家庭情況;出門裝箱時避免讓鄰居或陌生人看到。
5. 額外防護措施,把貴重物品如護照、珠寶、現金,可以存放銀行保險箱;也可以請信任的親友代為不定期巡視、進出房屋、拉窗簾、開關燈等;外出前確認家中報警系統、電池、電源正常。
總之,盜賊通常尋找“看起來空蕩蕩”的目標房屋。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告訴他們:“別惦記我家。”愿大家都能安心出行、平安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