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第一 打通生命救治通道堵點
急診急救事關生命的第一道關口,孫希海曾經連續1個多月蹲點急診急救中心,發現了以往急診急救流程存在一些繁瑣環節,不同科室之間協作不夠順暢。三個月,他共走訪600多人,記錄本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最終化作一項項實際的改革方案,提交醫院專家團隊并被采納實施,急診急救體系在院前、院中、院內三個環節上不斷實現突破與創新。
為了這項工作的落地,沒人知道在這背后孫希海默默付出了多少:三個多月的時間,他一心撲在這項工作上,拖著老寒腿每天走2萬多步,腿上的膏藥貼了撕撕了貼,甚至老母親生病他也把陪床的重任放在了妻子身上,只在晚上有空時才去陪母親說說話……
2025年1月的一天,在下鄉調研的路上,孫希海遇到因發生車禍重傷昏迷的被困司機,電話在他懷中急促地響。孫希海一邊與同事救人,一邊接起傷者的電話,電話里卻傳來司機家屬告訴他孩子哮喘發作的消息。面對多個突發狀況,孫希海撥打了醫院急診急救電話,一體化的急診急救體系在這個時候突顯了價值,全身多處骨折和內臟破裂,失血嚴重的父親與哮喘發作的孩子幾乎同時送達醫院,急救急診平臺內8個學科醫護人員接到指令后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全鏈條無縫銜接積極搶救,患者終于轉危為安。出院當天,患者妻子眼含熱淚送來了4面錦旗。
急診急救體系的建設帶來的不僅僅是生命救治的無縫鏈接,更重要的是惠民無形。通過聯動,多科協作形成創傷救治一體化,降低了創傷患者死亡率及致殘率,減少了醫療費用支出,最終將醫院藥占比下降了4.06%,卻讓患者滿意度飆升到98.28%。2024年,胸痛中心DtoW時間最短14分鐘,全國領先;卒中中心在綜合防治中心月度排名最高到全國第四,山東第一。孫希海牽頭的探索與實踐在業內獲得極高的評價,2024年中國醫師協會第八屆創傷外科醫師分會年會在上海召開,他主導實施的大急診急救平臺的經驗做法得到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專家教授的肯定。
春風化雨 醫患同心一家親
“你們不僅僅是醫生,更是我們的家人。在父親病重的時候,你們一直陪伴在身邊。給予我們無盡的關懷和支持,你們的微笑和鼓勵,讓我們在痛中感受到了安慰和力量。”這是患者出院后家屬王先生寫來的感謝信,字里行間滿滿的親情友情。
孫希海始終將如何妥善處理醫患關系作為重點關注的問題。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患者的各類訴求以及醫護人員的相關反饋。他提出醫護人員在面對患者時應扮演合格的“科普員”角色,即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這一頗具建設性的建議得到了醫院的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醫院依據孫希海的調查研究方案展開了更為科學、細致的完善工作,并將成果以工作“白皮書”的形式發放至醫院每一位醫護人員手中。
時至今日,此項舉措已在諸城市人民醫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每一次的查房時間都仿佛是親朋間的溫暖相聚。面對如此溫馨融洽的醫患互動場景,孫希海表示,他甘愿充當醫患之間的情感紐帶與溝通橋梁,以真情換取真心。曾經看似無法解開的醫患關系,如今在諸城市人民醫院已然轉化為如春風化雨般和諧美好的良好局面。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常常將目光投向那些站在聚光燈下的醫生護士,可在他們的身后還有一群像孫希海這樣的人,在默默的貢獻自己的奉獻與擔當,鑄造守護群眾健康的隱形盾牌。就像孫希海面對別人問他時的回答:“我就是個筑路工,要把群眾最需要的路,修得又直又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