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留守困境兒童得到更好的關愛,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家庭矛盾糾紛及時化解……近年來,在山西省各級婦聯指導下,女性社會組織聚焦婦聯主責主業,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婦女兒童和家庭,助力基層治理。
賦能愛心媽媽,關愛留守困境兒童
“大家加入愛心媽媽團隊的初心是什么?”“如何識別陪伴對象真正的需求?”“我們跟孩子無話可說時怎么辦”……在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愛心媽媽培訓交流會上,培訓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引發在場愛心媽媽們的思考。
山西:凝聚社會組織“她力量”,做好服務基層“家”文章
山西省長治市微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開展愛心媽媽賦能培訓。
這是山西省長治市微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培訓愛心媽媽的一個場景。2024年,該機構在長治市平順縣、晉中市左權縣、大同市渾源縣、呂梁市文水縣、運城市永濟市、忻州市岢嵐縣6個縣實施“愛心媽媽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服務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培訓交流,賦能愛心媽媽,提升其關愛服務水平,促進留守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
“項目初期,我們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各縣區留守困境兒童現狀,愛心媽媽現有人員構成、服務經驗以及對培訓的期望,設計愛心媽媽角色認知與定位、兒童福利政策與相關要求、愛心媽媽的陪伴方式和注意事項、愛心媽媽陪伴故事分享等課程內容。”項目負責人吳璟華介紹。
“我陪伴的孩子是個孤兒,怎樣避免對他的二次傷害?”“我感覺自己提供的服務僅僅停留在物質幫扶方面,怎樣讓陪伴更有意義……”針對愛心媽媽們在陪伴過程中遇到的個性化問題,項目提供專業指導并持續跟進。項目還定期舉辦交流座談會,讓愛心媽媽們齊聚一堂,交流陪伴心得和感人故事,分享成功經驗,探討遇到的問題,以朋輩學習的形式,形成強有力的團隊支持系統,共同提升陪伴質量。
“隨著項目在6區縣的落地實施,在婦聯組織的指導下,我們逐步形成了各地婦聯、社會組織和愛心媽媽共同參與的‘指導溝通聯系+賦能與支持+服務實施’的‘1+1+1’服務模式。”吳璟華介紹,平順縣、左權縣婦聯及時了解愛心媽媽工作的動態數據、項目執行的實際困難,主動對接當地的民政局、教育局、村委會、學校等,并在活動實施時給予具體指導和建議,從而提升了項目整體的服務質量。
調解家庭矛盾,倡樹文明新風
近年來,運城市婦聯聯合市調解協會積極推進“調解員+婦聯執委”雙向任職模式,一方面吸納婦聯工作人員進入調解員隊伍,另一方面吸納調解員為婦聯執委,綜合提升婦聯干部在婚姻家庭矛盾調解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山西:凝聚社會組織“她力量”,做好服務基層“家”文章
永濟市婦聯聯合市法院、心理服務中心等共同化解轄區居民婚姻家庭矛盾糾紛。
“這么多年來,張琴對您一直很孝順,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次確實沖動了些,但她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今天我專門帶她來向您賠禮道歉……”在永濟市城北街道居民張琴(化名)家中,市婦聯執委、市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范春梅正上門進行調解。原來不久前,張琴因家庭瑣事與公公發生口角,隨后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兩人推搡中其公公的頭部意外受傷。張琴心里害怕就跑回了自己娘家。丈夫得知此事后十分憤怒,要與她離婚。
在調解中,范春梅從理解張琴常年照顧家庭的不易入手,鼓勵丈夫時常表達對妻子的關愛,夫妻雙方改變粗暴的溝通方式、傳承孝老愛親的優良美德,最終將張琴家庭矛盾妥善解決。
“相較于其他的糾紛類型,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有其自身的復雜性。一方面是摻雜了較多物質利益和情感糾葛,一些情緒化的、無法量化的因素導致在實際調解中難以準確把握調解的尺度;另一方面是牽涉多個家庭和人員,一旦處理不好,極易激化矛盾,甚至產生違法犯罪的嚴重后果。”運城市調解協會會長方斐表示。截至2024年底,運城市已建立14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各委員會以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為職責,積極預防調處贍養撫養糾紛、家庭暴力、家庭財產糾紛、繼承糾紛、離婚糾紛等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為維護家庭和諧穩定貢獻了力量。
提升家庭文化素養,助力女性創業就業
兒童早教、家庭關系溝通、家庭保潔、推拿按摩、服飾搭配及禮儀……這是晉中市婦聯聯合晉中市家庭道德社會學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開展的“家庭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講座中涵蓋的內容。活動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兩千多名女性踴躍報名參加。
據會長張萍介紹,為詳細了解婦女群眾需求,使服務更加精準,研究會一方面開展線上問卷調查,收回問卷近一萬份,另一方面深入15個社區進行座談調研。圍繞重點需求,采用“素養提升+創業賦能”雙軌服務模式,在家庭文化素養提升方面,推出家庭教育、茶藝與禮儀等知識普及性講座,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優良家風;在創業賦能方面,推出美容護膚、小兒推拿、整理收納、烹飪烘焙等實操性強的培訓講座,并為有創業就業意愿的女性提供平臺和資源,助其實現自我價值。
山西:凝聚社會組織“她力量”,做好服務基層“家”文章
“家庭文化大講堂”邀請培訓師教授學員烘焙技巧。
家住新建街道的曹女士就是該項目的受益者之一。她曾經是一名全職媽媽,丈夫在六年前得了腦出血,失去了穩定的工作,基本靠打零工為生。婆婆患有腦梗,需要長期照料。緊張的經濟狀況讓曹女士倍感壓力,家庭矛盾進一步激化。參加“家庭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講座后,曹女士學會了調適情緒,妥善處理家庭關系。后來在公益講座培訓師的指導下,她從事了美容養生服務,有了一份收入。同時,研究會鏈接愛心企業資源,為曹女士丈夫找到一份企業倉庫管理員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重新有了奔頭。
據了解,2024年“家庭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講座走進15個社區,共舉辦活動600余場,受益婦女達4萬余人次。
作為山西省婦聯執委、晉中市婦聯兼職副主席,張萍表示,下一步,要順應數字化時代潮流,聯動更多的女性社會組織,打造“需求池-資源庫-服務鏈-評價網”四維一體的網上“一站式家庭服務”平臺,促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與數字化技術有效融合,為婦女兒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專業服務。(付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