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他來到吳家棗園勞動模范吳滿有的家里采訪。忽然,他看到吳家多了個小伙子,經(jīng)過詢問才知道,年輕人竟然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他這才得知為了鍛煉吃洋面包的毛岸英,毛主席特地把孩子送來“勞動大學”進修。
他很感動,隨即寫下了《上勞動大學》的文章。回去后,他整理好寄給毛主席審閱。不料,主席的辦公室秘書告訴他,毛主席不同意宣傳自己,不要發(fā)表。他以為此事會翻篇,沒曾想,東北解放后,東北的新華書店將此文印刷了出來。據(jù)悉,這是公開歌頌毛主席文學作品的第一篇。這個作者的名字叫“柯藍”。
1920年,唐一正出生在湖南長沙的一戶農(nóng)民家庭。1936年,16歲的唐一正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師范。這所學校也是毛主席的母校,從這個角度來看,唐一正還是毛主席的師弟!在學校,唐一正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參加了抗日民族先鋒隊。
1937年,懷揣著救國夢想的唐一正想要到前線打仗。經(jīng)徐特立老師的介紹,他到了八路軍115師學兵隊。有一次,敵機來駐地轟炸,隊長受了傷。唐一正接到通知,由他護送隊長到前方醫(yī)院就醫(yī)。在醫(yī)院,唐一正邂逅了一個漂亮的戰(zhàn)地女護士。
一個月交流下來,唐一正和女護士的感情快速升溫。可惜,等唐一正歸隊不久,就聽到噩耗,女孩犧牲了。女孩只有16歲,當時正在河邊洗紗布,突然發(fā)現(xiàn)了敵機來襲。她本可以快速離開,但她看到了行動不便的傷員,便義無反顧地過去幫忙。結(jié)果,女孩被俯沖下來的飛機,掃射中了6枚子彈……
唐一正從學兵隊出來后,來到了延安,他進入了陜北公學和延安魯藝學習。那時,毛主席經(jīng)常到陜北公學上課,加上毛主席也會出現(xiàn)在晚會或其他文藝活動的現(xiàn)場。由此,唐一正時常能見到毛主席。每次遇到毛主席,唐一正總是點頭打招呼,或上前握手。在唐一正的心里,毛主席就像親近的朋友和家人。
在魯藝期間,唐一正一直難以忘懷那個女護士。于是,他向組織申請改名,1939年,唐一正正式改名為“柯藍”。
同年7月,柯藍的姐姐唐榮枚在延安生了個男孩,唐榮枚是魯藝音樂系的老師。孩子滿月的時候,姐姐讓專攻文學的柯藍給外甥取個名字。柯藍心想,可以請毛主席給孩子取個名字。于是,柯藍代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不久后,毛主席回信,建議孩子取名“延生”。
這件事一直沒公開,直到1990年有人才在報紙上刊登了此事。而這個叫“延生”的孩子,后來成了北京中央音樂研究所的副研究員。
柯藍在延安時,一邊學習,一邊作采訪。他曾在延安馬家溝勞動模范程步高的家里采訪。那時候,為了打破國民黨的封鎖,毛主席提倡自己動手,種糧種棉。毛主席身體力行,提出自己也要交公糧兩石。
程步高得知此事后,認為毛主席日理萬機,就決定替主席交這份公糧。于是,柯藍帶著程步高去見了毛主席,毛主席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二人。
解放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柯藍都擔任著一些文藝單位的領(lǐng)導職務,工作十分繁忙。1961年,柯藍回到湖南,任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長。后來,他又擔任《求是》雜志文藝部主任、編審。2006年,柯藍逝世,享年86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