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近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襲事件引發印巴關系再次緊張,一時間,印度軍方調兵遣將,巴基斯坦嚴陣以待,南亞局勢劍拔弩張。
在這關鍵當口,歐盟突然跳出來“勸和”,呼吁印巴雙方保持克制、對話解決,原本看似出于“國際道義”的表態,卻瞬間把印度惹怒了。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在北極圈論壇上的一番發言,簡直可以說是火力全開。
他不僅怒懟歐盟“說教成癮”,還直截了當地指出歐洲根本沒有資格談“戰略自主”,更無權對印度指手畫腳。
這不是印度第一次跟西方唱反調,但這次明顯不一樣,印度的怒火不僅是因為歐盟“多管閑事”,更是因為對所謂“西方標準”的徹底失望和不信任。
印度的強硬又到底是自信,還是另一種焦慮?
印度為何火冒三丈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爭端,反對在國際事務中采取雙重標準。
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歐盟一方面高舉“和平”旗幟,另一方面卻持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并配合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
然而,在近期印巴緊張局勢中,歐盟及部分西方國家的態度卻出現顯著轉變,轉而呼吁有關方面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化解矛盾。
這種前后不一的立場,難免引發國際社會對其公正性和一致性的質疑。
對此,印度方面表達了明確立場,指出國際社會在面對不同地區安全問題時不應采取選擇性標準。
更不能以自身利益為導向,將某些沖突政治化、道德化,而對其他問題則持模糊、回避甚至漠視態度。
印度外長蘇杰生在一場國際安全論壇上表示:“我們希望與國際社會構建基于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合作關系,而非接受居高臨下的說教。”
尤其是來自那些自身尚有諸多治理挑戰,卻頻繁在國際舞臺扮演‘道義裁判’角色的國家。
這一言論在會場引發高度關注,媒體普遍認為,這是對西方在國際話語體系中長期存在的傲慢與偏見的一次有力回應,也體現出新興國家在全球事務中日益增強的主張權與發言權。
歐盟三大軟肋全被戳穿
說到掀桌子,蘇杰生可不僅僅是動動嘴皮子,他這一波操作直接把歐盟的“軟肋”攤在陽光下曬了個底朝天。
歐洲大陸的防務,實話說,從冷戰到現在,基本都是美國人在兜底。
北約體系本質就是“美國帶歐洲玩”,各國的軍事技術、情報系統、裝備采購,都對美國嚴重依賴。
數據顯示,歐洲國家70%以上的高端軍備技術依賴美國,別看法國吹得響,德國工業強,可真要打起來,離開美國的技術支撐,還真不行。
所以蘇杰生直接說:“你們連自己的安全都要靠美國,還談什么戰略自主?”
盡管歐盟制裁俄羅斯聲勢浩大,但真要擺脫俄氣,談何容易。
俄烏沖突前,歐盟4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即使現在已經減少了不少,可整個能源結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因為這事被罵慘了,可他當年可是把俄羅斯天然氣當成德國經濟命脈的。
就算今天的歐盟硬撐著制裁,可冬天一來,天然氣價格飆升還是讓不少國家瑟瑟發抖。
2024年,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3000億歐元。
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領域高度依賴中國產品,就連德國這樣的“制造強國”,也要靠向中國賣汽車過日子。
蘇杰生話里有話地嘲諷:“你們嘴上喊自主,身體卻誠實得很。”
其實說到底,蘇杰生不是單純為了懟人,而是借著這次機會,把印度長期以來積累的不滿一次性爆發出來。
不滿歐盟的高高在上、不滿西方的道德優越感、不滿被看作是“可以教化的文明邊緣地帶”。
他想讓世界知道:印度不是那個任你指點的小弟,印度有話語權,有底氣,也有力量。
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之爭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被表面的“口水戰”迷了眼,本質上,這一切的背后,還是赤裸裸的利益。
印度現在處在一個微妙的位置,一方面,它和俄羅斯保持傳統友好關系,買油、買武器,兩國合作得很愉快。
另一方面,它又不斷拉攏歐洲,比如購買法國陣風戰機、參與歐洲綠色能源合作等等。
換句話說,印度兩頭下注,一邊吃東家飯,一邊唱西家戲,可歐盟不愿被當工具人用,想要印度表態站隊,這才引發矛盾。
而蘇杰生的這番話,其實也透露出一種“自信”的焦慮。
印度想在大國博弈中占據一席之地,但苦于實力還不夠、地緣環境復雜、經濟體量有限,難免在左右搖擺中顯得“強硬又敏感”。
更關鍵的是,印度現在還在經歷一次軍事裝備的“轉型期”。
他們一邊大量采購歐洲武器,一邊又被曝出法國產陣風戰機和幻影2000在前線表現不佳,這讓印度相當尷尬。
結語
這次印度怒懟歐盟,看似是外交場上的一次口水交鋒,實則是國際格局深刻變化的縮影。
世界已經不再是西方說了算的時代,所謂的“規則”“道義”,若不建立在真正平等的基礎上,那就是空談。
印度的強硬,背后是他們看清了西方的虛偽與選擇性“人權”;他們知道真正的獨立,不能靠別人恩賜。
世界各國,包括印度,正在重新定義自己的位置,也在重新評估西方世界的“價值標簽”。
而接下來的國際政治,將不再是單極世界的游戲,而是多方博弈的新局面,誰能掌握主動權,不在于喊口號喊得多響,而在于看得清現實、走得穩腳步。
你怎么看這次印度怒懟歐盟的事件,是印度“飄了”,還是歐盟活該,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