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全國多個地區遭遇干旱災害,渭北旱塬旱情尤為突出。監測數據顯示,旱地15厘米耕層土壤含水量均在5%以下,這對春玉米適時播種造成了嚴重影響,絕大多數旱地春播玉米種植戶只能看天等雨。
面對持續嚴峻的旱情,在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項目及相關旱農項目支持下,2025年5月7日,農業農村部西北黃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主任、陜西省農業節水體系崗位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任小龍教授在陜西省合陽縣甘井鎮東休里村啟動了“北方旱作區中低產田土壤健康養護與產能提升協同技術與技術示范”項目“百縣萬頃土壤健康與單產提升示范行動”暨“旱地春玉米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現場培訓會,并進行了技術示范,為當地抗旱保春播帶來新希望。
參加此次培訓會的有合陽縣農技推廣中心、甘井鎮政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陽小麥玉米試驗示范站工作人員以及甘井鎮東休里村、休里村、楊村、西陽村旱地春播玉米種植戶等 100余人。本次田間培訓會主要依托前期建立的1000畝春玉米連片示范田和90戶技術示范戶開展,繼續發放農資、農機具及培訓手冊200余件,用實際行動助力渭北旱塬區抗旱保春播及旱地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
“旱地春玉米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 依托農業農村部西北黃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農業節水體系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陽小麥玉米試驗示范站,在各類旱農項目支持下,通過持續的理論研究與技術實踐逐步形成。該技術優化集成了品種、密度、耕作、施肥、農機等技術環節,研究團隊聯合農機部門開發研制出 “2BYF-4(200)型旱地玉米起壟施肥溝播一體機”,為該技術的田間推廣提供了有力保障。
培訓會上,任小龍介紹了“百縣萬頃土壤健康與單產提升行動” 的背景、意義、方案、預期成效等,還介紹了該行動支撐技術 “旱地春玉米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 的核心原理、關鍵技術以及作業流程。并結合去年所遭遇的極端干旱狀況,闡釋了該技術的優勢及其對玉米產量的積極影響。隨后,任小龍分析了今年陜西持續性的春旱情況及對玉米播種的影響,結合“2BYF-4(200)型旱地玉米起壟施肥溝播一體機”,淺顯易懂地講解了“旱地春玉米深松溝播集雨全程機械化技術” 在抗旱播種方面的作用及節水增產優勢,解答了農民朋友們所關注的品種選擇、種植密度、施肥方法以及田間管理等農業生產中的關鍵問題。
在田間培訓會技術示范環節,任小龍表示,團隊的研究工作始終面向北方旱區,以渭北旱塬區旱地為前沿陣地,聚焦旱地作物的水分高效利用以及產量提升,持續開展旱作節水技術的研究、示范與推廣,旨在為提升區域旱地抗旱御災能力和糧食產能貢獻力量。
編輯|高瑜審核|趙允
來源|農業科技報作者| 蔡鐵、宋小林、胡小衛
微信號:yanglingca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