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康復社區行”公益項目最新啟動!“慢病康復社區行”首次提出“家庭健康責任人”的概念,開展3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構建“1+N”家庭慢病自管體系,即1名“家庭健康責任人”帶動N名家庭成員;目標覆蓋“100萬+”家庭,實現家庭慢病管理的意識提升、技能達標、行為改變、風險防控。
我國有3.66億“6275人群”(1962年-1975年嬰兒潮時期出生人群),他們正步入老年、進入退休,“6275人群”既是銀發經濟的主力軍,也是康復醫療需求的主力人群。
老齡化帶來了健康挑戰,放大了康復醫療需求。僅以腦卒中一個病種為例,我國出現“6152”現象:在我國的平均發病年齡僅61歲,比歐美提前了13年,且終生的發病風險高達39.9%,這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2個人可能患腦卒中。
目前,康復理念在社會上還很不夠普及:許多人、甚至很多醫護人員對康復醫院的定位、診療范圍、開展哪些業務都不是很了解。
據公益項目主辦方上海長三角醫創生命健康產業基金會副秘書長閆肅介紹,公益項目將成立組織委員會、項目辦公室、專家委員會等部門,保障各項既定目標順利推進,同時緊密依靠各街鎮,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
作為公益項目承辦方的上海融智匯康復醫院目前門診與住院并重、預防與醫療并重,為公益服務的開展提供專業技術支撐。醫院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康復的優勢,通過社區健康宣教、個性化健康管理等方式,推動慢病早篩早治,實現健康普惠與專業醫療資源的有效銜接。專家指出,此模式既拓展了康復醫院的社會服務職能,也為探索“防-治-康”一體化服務提供了實踐范例。
“慢病康復社區行”公益項目承辦方、融智匯康復醫院執行院長沈國珍表示,融智匯康復醫院以中西醫結合康復為特色,重點發展神經康復、骨關節康復、老年康復、腫瘤康復等學科。在健康社區建設方面,將開展“移動篩查+社區康復”服務,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并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篩查數據與康復治療的全程管理,真正實現“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一體化服務。
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秘書長兼常務副院長蔣斌表示,長三角商創院將持續發揮平臺優勢,整合政產學研等資源,為康復醫院的模式創新、技術轉化和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共同推動康復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表示,融智匯康復醫院提出的“全周期整合康復模式”:以健康為中心,多學科協同,將康復貫穿于預防、篩查、診斷、治療、護理、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的全過程,將改變很多人對康復醫療的陳舊印象,大大普及科學的康復理念,推廣專業而優質的康復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