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國內首部新古典園林沉浸式演出《西溪·水滸》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高莊正式發布。作為杭州市西湖區未來重點打造的“水滸文化”金名片,該演出通過活化利用古典文學IP、重構江南園林美學空間,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供新實踐樣本。
“一部水滸傳,半部見杭州,三分在西溪。”《水滸傳》與杭州,與西溪濕地都有著深厚的淵源。該演出以傳統名著《水滸傳》為藍本,由一級編劇、三度曹禺劇本獎獲得者余青峰和一級編劇、曹禺劇本獎獲得者屈曌潔擔任總編劇,余青峰擔任總導演。演出旨在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文學名著,與戲劇、音樂、中國服飾、園林視覺等多種表現形式融為一體,呈現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新古典”樣式。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擔任《西溪·水滸》新古典沉浸式演出總策劃及人物造型總設計,現場揭牌為演出特別繪制的“西溪·水滸”主題logo。“2012年,我在西溪用15天畫了108將,這部劇里的人物造型也參照了我畫的卡通版《水滸108將》。我希望用水墨線條重構英雄圖譜,讓經典人物活在當代審美中,進一步發揚水滸文化。”蔡志忠說。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前每個觀眾都能領到蔡志忠所繪“水滸108將”的卡通面具,戴上就可沉浸式化身追隨英雄足跡的“劇中人”。演出中,觀眾將身處宛如鏡花水月的場景中,跟著角色去觸發新的故事線。回廊間,有輾轉騰挪;角落里,有竊竊私語;水榭邊,有倩影驚鴻。曾經一步一景的江南園林,成為移步異景的奇妙世界。現場一位00后觀眾感慨:“從未體驗過如此沉浸的演出,把靈秀雅致的江南園林當作舞臺,他們(演員)站在我面前,讓我切身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快意恩仇,就像從畫里走出來一樣。”
“演出不是簡單地表達水滸傳的故事,而是和觀眾的互動體驗中產生心靈的撞擊感。沉浸式就是要讓觀眾和演員一直在一起,因此每個人入場時都會得到蔡志忠老師畫的《水滸傳》108將面具。我們希望把創作權交給觀眾,用他們的眼睛、耳朵、內心去真切感受劇情。”《西溪·水滸》新古典沉浸式演出出品人、總導演、總編劇余青峰表示,通過開創性實踐“演出即景區”運營模式,該演出未來還將在表演區域周邊特設餐飲休閑、拍照打卡等復合功能空間,形成“日間游園+夜間觀演”的全時文旅生態。
據悉,《西溪·水滸》由允中也文化傳媒出品,鑫滸文化藝術聯合出品,將于今年夏季正式首演。該演出不僅將開創園林沉浸式演藝新形態,更通過科技賦能、文旅融合、活態傳承等多維創新,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實踐新路徑。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陳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